黑啤酒和白啤酒的區別 黑啤酒是什么做的
黑啤酒其實是商人取的名稱,正統的啤酒分類中并沒有黑啤酒這個品項,這名稱頂多是對黑色啤酒的總稱,除了黑啤酒以外還有白啤酒以及黃啤酒,它們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黑啤酒和白啤酒的區別
從制作上面來講,黑啤酒主要選用焦麥芽,黑麥芽為原料,酒花的用量較少,采用長時間的濃糖化工藝而釀成。而白啤酒以大麥芽(60~70%)和小麥芽(25~40%)為原料,有時加入5%的燕麥,經上面啤酒酵母和乳酸菌發酵而成。
從氣味上面,黑啤酒液突出麥芽香味和麥芽焦香味,較為醇厚濃重,而白啤酒花香氣突出,清新淡雅,更為活潑和跳躍。
口感上面上等黑啤口味比較醇厚,略帶甜味,酒花的苦味不明顯,味香、有著柔和的麥芽香。白啤泡沫持久,酒體濃厚,色微白,味微酸、爽口、營養豐富,與普通啤酒相比口味更柔和更爽口。適合于各種場合飲用。
黑啤和白啤能夠在世界范圍內被廣為接受和傳播,其出眾的口感是他們真正開疆拓土的原因。所愛當然是最好的,最好的往往都擁有共通的優秀品質。黑啤和白啤到底哪個好喝,是根據個人口味,也可以根據上面這些區別輕松選擇你所喜愛的,或者不用選擇,兩者兼得也是人生美事哦!
啤酒是根據色澤進行了區分,是因為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料、以及生產工藝的不同,所謂“黃啤酒”使用的是淺色麥芽(輔以部分大米)制備出的麥汁,其色度一般在25EBC以下,色澤看起來就是“黃色”的;而“黑啤酒”使用了大量的黑麥芽或焦香麥芽制備出的麥汁,其色度一般在40EBC以上,色澤偏黑、偏紅、泡沫豐富,故稱為“黑啤酒”,若色度在25―40EBC之間,行業內一般稱為“深色啤酒”。
而“白啤酒”就不是簡單的原料使用問題,雖然也使用的是淺色麥芽做原料,但是在生產工藝上使用了兩種不同的酵母進行了二次發酵,且在第二次發酵過程中,加入了其他風味物質(如酯香類物質),其最終成品酒也未進行過濾,成品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酵母(已殺滅),故外觀上看,成品酒很渾濁,呈現一種白色乳濁狀態,故稱為“白啤酒”。
從以上生產工藝及使用原料的情況來看,“白啤酒”營養更為豐富一些,“黑啤酒”其實也不錯,口感豐滿,泡沫豐富,本人更喜歡“黑啤酒”,因為從色澤上看更讓人有飲用的欲望,而“白啤酒”因為其渾濁的狀態,感覺不像是啤酒。
黑啤酒為什么呈現黑色
黑啤酒在制程上各有不同,而大部分的黑色啤酒,是因為釀造時加入了烘焙過的「巧克力麥芽」,巧克力麥芽因顏色得名,不含巧克力,所以最后產出的啤酒為黑色,而比利時黑啤酒則大多為加入糖漿來調色與調味。
釀造黑啤怎么分
一派為英美派啤酒,其中又因口味與釀造法不同演變成Porter 與Stout 兩大類,但都是采用Ale 啤酒酵母的發酵法,Stout 還會加入烘烤至焦黑的未發芽大麥,讓酒色更深、口感帶有焦苦味。
另一派則為德系Lager 啤酒,旗下分為Dunkel 與Schwarzbier 兩大風格,主要使用Lager 啤酒酵母的發酵法,其中Dunkel 大量使用慕尼黑麥芽,因此比一般大麥釀出的酒色更深,麥芽味較重,而Schwarzbier 則因原料不同,口感上相對比較清爽。
黑啤下酒菜怎么選
黑啤酒烘焙味重、口感濃郁,比一般啤酒口感強烈且富層次。因此,除了一般適合啤酒的菜色,例如美式食物、烤肉,較多肉的肋排、牛排、德國豬腳外,更適合口味再重一點、油脂多一點的食材,如大蒜、辣椒、烤肉醬,與牛肉、蝦子、雞翅等,都很適合料理、做為下酒菜。
拉格黑啤酒釀造流程
1、準備材料
用炒栗子機器將大麥芽加熱1個半小時,制成里外都是巧克力色的巧克力麥芽,另外也需要烘焙時間較短的棕色麥芽,前者主要提供黑麥的顏色,后者則是加強風味與口感,這部份的原料準備是釀黑啤酒最重要且特別的一步。
2、打破麥芽、混合熱水
將麥芽外殼打破,讓里面的麥成為粉狀,但麥殼保持完整,接著把打碎的麥芽和熱水充分混合后進行蛋白質分解與糖化,形成黑麥汁,這個步驟大約要進行2小時,并將殼留下抽取麥汁。
3、加入啤酒花
糖化完成的麥汁,經由管線進入另一個煮沸槽,煮沸后加入啤酒花,讓啤酒花能夠在高溫下跟麥汁中的蛋白質結合,其中部分的蛋白質會沉淀,這些雜質會在下一個旋層槽中去除,有些啤酒也會在這個步驟進行調味。
4、降溫
將純凈的麥汁由管線送至冷熱交換器中冷卻,讓攝氏近百度的麥汁瞬間降至攝氏10度以下。
5、發酵
麥汁冷卻后再經由酵母菌的桶子,帶著酵母菌一起進入發酵槽中發酵。
6、低溫熟成
發酵時間約為10天,之后會存放在桶中至少1周,維持攝氏1度至0度左右低溫熟成,去除青味,最后從取酒孔先取一點釀制完成的酒試喝,確定風味后即可裝桶販售。一般桶裝的啤酒不會經過殺菌,因此能夠喝到啤酒中活的酵母菌,而瓶裝、罐裝酒,則會經由自動化高低溫殺菌,以延長保存期限。
啤酒是哪個國家的
啤酒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于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這一歷史事實可以在王墓的墓壁上得以證實。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制作只是將發芽的大麥制成面包,在將面包磨碎,置于敞口的缸中,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進行發酵,制成原始啤酒。由于谷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可想而知。
公元6世紀,啤酒的制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那時啤酒的制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進行。為了保證啤酒質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釀造啤酒的器具必須保持清潔。
公元11世紀,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
1516年,由巴伐利亞領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純粹法”。
1480年,以德國南部為中心,發展出了下面發酵法,啤酒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業空前發展。
1800年時期,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啤酒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量得到了提高,質量比較穩定,價格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國的啤酒技術人員分布到了歐洲各地,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