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唐山饹馇怎么做?
做挺簡單的 但是做好吃了卻比較困難
二、唐山的吃的“隔著”的來歷
饹馇現在在唐山地區民間分布比較廣,遷西,玉田,遷安,灤縣,灤南,樂亭,遵化等地都有,秦皇島的青龍滿族自治縣也有分布,但吃法略有不同,多為燴饹馇,做工灤南縣做的最為正宗,最為普遍,但現在市場上的銷售的咯扎一般很少用綠豆,這樣的成本低但口味不如純綠豆的好吃,要想吃綠豆的就要定做,價格貴一些。備注:饹馇分為兩種,既有大小之分。大饹馇,薄而不透;小饹馇,略厚成半透明狀。
其實,饹馇原本是老百姓粗糧細做的產物。唐山地多,盛產綠豆。人們把精選的綠豆磨成豆瓣,用水發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過籮去渣,經過三次去毛漿,待成潔白的淀粉后,再兌好汁,攪成漿糊狀,用尖鍋緩火攤制成圓形薄片,一張饹馇就做成了。這樣做的饹馇清香誘人,富有韌性,拎起來不壞,折上也不會裂紋。
具體步驟:[1]
1、黃豆面、面粉1:2混合,分兩次打入兩個雞蛋,溫水拌開;
2、將1分次用電餅鐺攤成薄餅;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平底鍋或者尖底鍋都可以。將鍋燒熱,用生豬皮將鍋擦一層油潤滑防粘鍋。舀一勺豆面稠液到鍋中立即用勺子打成面糊(估計達到7成熟),用鏟子將面糊攤開成薄片,鍋底下加火,當容易起邊的時候出鍋。
3、豬肉切碎,大蔥切末,混合后放入調味料拌勻;
4、將肉餡放在薄餅上,然后卷起,末尾用稀面粉粘住;
5、放入油鍋內炸至金黃;
6、食用時切斜塊復炸或者煎炒均可。
時至今日,使用高豆面含量的饹馇已經在市場上難以找到,假冒或者劣質的產品使用2/3以上的小麥面粉(白面)和食品色來生產。真正的特色饹馇應該采用豆面(綠豆面或者紅豆)為主材,略加白面來增加饹馇的柔韌性,黃色的來源應該是全部采用姜黃。姜黃除了產生黃色,還有特殊的氣味和味道,缺了姜黃的色味,饹馇就大打折扣了。姜黃中含有的姜黃素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的功效,所以使用姜黃的饹馇具有保健作用。
三、唐山美食xianshi是哪兩個字?
咸食
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漢族傳統名點,在山東,河北等地的部分區縣廣為流傳。有的地方叫“塌糊”,有的地方叫“面托兒”,也有寫作“閑食”的。中國北方部分地區流傳著“招待姑爺攤咸食”的風俗。所謂“招待姑爺攤咸食”,并不意味著咸食只有姑爺才能吃,只是說明姑爺享受貴客的待遇。因為只有姑爺在丈母娘眼里才是貴客,在生活條件不寬裕的年代,白面、雞蛋、油都不易得,能拿出雞蛋、白面和油來招待貴客是很不容易的,由此表示丈母娘對姑爺的熱情與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