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泡實驗室啤酒
有一種啤酒,猶如巫婆施過魔法一般的鬼魅:除了基本的大麥香味以外,它還帶有小麥的面包甜香、各種香料的辛香、乳酸的奇妙酸爽,以及一丟丟的咸味。它就是德國著名的古斯啤酒(Gose),如今也逐漸煥發了新生。
最早的古斯啤酒采用自然發酵的方式:讓空氣中以啤酒酵母為主的菌群入住,木桶中完成發酵,酷似比利時的蘭比克啤酒。由于野菌的存在,它帶有明顯的酸味和香料似的酚醛味,本地的水質也帶來微咸的味道。
到了1880年,這種技術被采用上層艾爾酵母發酵的方式取代。但人們依然懷念曾經的味道。為了重新找回那些味道,釀酒師嘗試在發酵期間加入乳酸菌、芫荽籽和鹽“調味”。新版的古斯啤酒才慢慢被大家接受。
古斯啤酒是一種典型的小麥啤,小麥比重至少為50%,要超過絕大多數小麥啤。由于加入了鹽、芫荽籽和乳酸,它帶有濃郁的全麥面包甜味、檸檬酸味、藥草芳香、芫荽的辛辣,以及鹽的咸味。酒精度一般不到5度。因此,可以把古斯啤酒當做一種加了鹽的液體面包。
現在國內幾個精釀品牌在古斯風格上已經做的非常出色,夢想釀造,氣泡實驗室,帝都海鹽,都是值得嘗試的,味道很純正而且經濟實惠,相信有我們的支持國產精釀會越來越好的
2. 實驗室啤酒發酵
頂部和底部可以被簡單理解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啤酒:艾爾和拉格(原始概念)
艾爾是頂部發酵,對環境溫度要求在20-24度,長期以來是手工釀酒的傳統方法。這種發酵方式風味會更加多樣,但相對不那么穩定。在制冷技術發展起來之后迅速被拉格取代,但隨著無菌技術的普及近年來又煥發第二春。
而拉格是采取底部發酵,發酵過程中酵母沉在桶底。發酵要求溫度在16度以下(個人感受),這種發酵方式不易污染且容易控制,被工業啤酒廠采用較多,并且幾乎統治了低價啤酒市場。
3. 啤酒科學實驗
不是,是為了減少啤酒的氣泡!你可以做下實驗,倒一杯啤酒,等沒有泡的時候,你把牙簽或者筷子網酒杯里一放,又可以冒起好多的氣泡!如果喝啤酒氣泡喝多了,就很容易漲肚子的!所以放點東西到啤酒里面是為了盡量少喝些啤酒的氣泡!
4. 啤酒實驗室設備
你好,一年365天不可能按同樣的生產量來分配,而且啤酒銷售還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在此建議你上套日產500升的啤酒設備。還要看你準備生產幾種啤酒,來決定你發酵罐的數量。當然,所生產的幾種啤酒,有的銷量大,有的只不過是個特色而已。整套設備基本配置包括粉碎系統,水處理系統,糖化系統,發酵系統,制冷系統,灌裝系統。如果有條件,可以上套小型實驗室和酵母培養系統,對控制產品質量和成本有很大的好處。設備的質量和價格參差不齊。內部構造和焊接工藝也有著千差萬別。設備的設計合理性對出好的啤酒有很大的關系。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我們再次溝通。
5. 氣泡實驗室啤酒好不好
我覺得還可以的
泡泡膠在廣東稱之為“吹波膠”,在臺灣稱之為“太空氣球”,國外也有售賣,稱之為balloon glue,但兩地產品之間的質量卻天壤之別。
雖然其主要成分都是聚醋酸乙烯酯,但在溶劑成份的添加上,及產品標準上卻截然不同:做國內市場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將油漆溶劑直接添加入產品,所以有極強烈的刺鼻氣味;出口企業生產中添加的是乙醇(藥用酒精),出口前亦需通過指定實驗室的檢測,達到無毒標準才可出口,這種產品氣味也很小。
6. 啤酒 氣泡
啤酒里的氣泡是在高壓下溶于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氣體。平時啤酒瓶蓋子緊緊蓋住瓶口,使瓶內保持一定的壓強,啤酒里的二氧化碳就不會冒出來。
一旦打開瓶蓋,壓強降低了,溶在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氣體就從啤酒里逸出來,變成大量的氣泡上升。
啤酒溶液中含有碳酸,碳酸是由于他們把CO2加入了啤酒中,但是CO2在其中的溶解度比較小,在常壓下只能溶解一點點,所以制造商就用高壓把CO2壓了進去,壓強比較大。所以擦啤酒瓶口時就會往外冒。
7. 啤酒化學實驗
老公:“媳婦,晚上我晚點回家?!?/p>
媳婦:“怎么了?”
老公:“晚上我有測試使命?!?/p>
媳婦:“什么測試使命?”
老公:“測試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在大麥芽及水發酵的作用下對人體產生的作用。”
媳婦:“詳細點!”
老公:“一種最新研究高科技液體在人體肝臟腎臟的反抗反應程度測試。”
媳婦:“說人話!??!”
老公:“喝酒去……”
媳婦:滾.....
8. 氣泡實驗室精釀啤酒
玩夫精釀啤酒好喝。玩夫精釀牌啤酒作為飲品本體很輕,玩夫精釀牌啤酒有更突出的椰子風味,口味的復雜性堪比香檳。玩夫精釀牌啤酒里面含有足量的多種營養,針對人身體尤為有益處。拿起茶杯一小口的喝下一口玩夫精釀牌啤酒,嘴里都是玩夫精釀牌啤酒的味道。玩夫精釀牌啤酒用真正的大自然食材生產而來,防腐劑少。
玩夫精釀牌啤酒聞起尤為香味撲鼻。玩夫精釀牌啤酒含有多樣的氣泡,多樣的酸度及水果風味。玩夫精釀牌啤酒價格便宜,人們尤其樂意買回來恰。玩夫精釀牌啤酒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9. 氣泡實驗室啤酒配方
啤酒干酵母 混合均勻
步驟 2萊垍頭條
加入黑麥粉攪勻 室溫發酵萊垍頭條
步驟 3萊垍頭條
發到布滿大的泡泡 真是滿屋的啤酒黑麥混合的香味 不可思議的香萊垍頭條
步驟 4萊垍頭條
剩余的材料一起條萊垍頭
步驟 5萊垍頭條
揉成團 加入鹽萊垍頭條
步驟 6萊垍頭條
揉成光滑的面團頭條萊垍
整理成型 28度左右發酵到兩倍大萊垍頭條
步驟 7頭條萊垍
分割成兩份 滾圓 松弛15分鐘萊垍頭條
整形 放入撒粉的發酵籃里 需要割口的收口朝上 不需要割口的 收口向下放入籃中萊垍頭條
步驟 8萊垍頭條
冷藏發酵17小時或者隔夜萊垍頭條
回溫到室溫 烤箱預熱200度面團倒在烤盤上 割口 入烤箱 35分鐘條萊垍頭
步驟 9萊垍頭條
成品 放至室溫 包好 吃不完的 可以切片冷凍 吃之前室溫解凍 噴水烤幾分鐘 或者微波爐加熱30秒 棒棒的主食面包垍頭條萊
10. 氣泡實驗室啤酒雨果價格
首先是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上,強調以人為本。旅游開發依托的資源往往和當地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何通過這些旅游資源的開發,使企業得到贏利,社區得到收入,政府獲得稅收,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外來投資者在開發某地旅游中,常常忽視當地人的參與和經濟發展,旅游收入集中在外來投資者以及中介者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經營者大量銷售非本地產品,又造成了社區收入的泄漏,進一步使當地社區經濟受到損失。瑞士伯爾尼格林瓦德村,海拔 1000米到4000米,面積100平方公里,有4000多居民,旅游業在該地區已經發展了200年。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研究表明,也許旅游業可以在一個地區比較獨立地發展20年,但是只有必須和當地居民內部之間建立真正的聯系,才能可持續發展,這也正是格林德瓦地區的旅游得以持續發展200年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內部聯系。換句話說,尊重當地居民,讓當地社區參與是旅游可持續發展中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如果沒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旅游資源的開發常常面臨著不可持續的尷尬境地。在整個阿爾卑斯山脈沿線的旅游開發中,有許多尊重社區、以人為本的例子。但同時在這一區域,有些地方因為大量外來投資,割斷了當地旅游業與農村社區的聯系,導致旅游業的衰退和低迷。
在旅游交通等系列基礎設施方面,注重便捷、安全。如同我國強調的村村通公路一樣,瑞士則是鄉鄉通鐵路。由鐵路、郵政公共汽車、觀光纜車和游船構成的公共交通系統,覆蓋了瑞士幾乎所有的城市和風景區(點)。列車發車、停車時間準確?;疖囌荆╰rain city)有火車城市之稱,如同一個綜合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了瑞士境內火車、公共汽車、游船的各種信息和服務,游客可以預定歐洲其他國家火車位或臥鋪床位,辦理回程飛機登機或行李托運手續,兌換貨幣,寄存行李,租借自行車和輪滑工具等;所有列車外觀鮮艷,色彩豐富,讓游客倍感新鮮。列車行駛平穩,車內設施先進,座位柔軟、舒適,車內帶有空調,設有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旅游客車配置有電視、衛星定位系統和廁所,長途旅行中,游客能夠非常方便舒適地乘車;無論列車、巴士還是纜車,往往采用大的玻璃窗戶,保證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夠輕松自如地欣賞到路旁的美麗風光。
在旅游餐飲和住宿方面,強調干凈、衛生和舒適。我們下榻的每一處飯店,就餐的每一處餐館,店堂衛生干凈、整潔,即使是一些小餐館也能讓人體會到它的精細之處,尤其是廁所。許多餐館的廁所不管是在地下一層或者地上還是樓上,我們都發現這些廁所內一點也不顯潮濕,光照明快,內部整潔干凈,而且沒有異味。廁所內,在恰當的地方放置有煙缸、洗手液、揩手用的干凈紙巾、擱放臟紙巾的容器。這種環境讓所有入廁的人對廁所都有一種自然的愛護和尊重。這一點或許是我們國內許多星級飯店也應該學習的。
另外,瑞士的全景觀光方式雖然在我國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得到,但所不同的是它的服務。全景觀光地點通常位處高寒地帶,在這樣高寒的地方,如果僅僅注重觀光瞬間的滿足感是不夠的,所以在瑞士得這些地方恰到好處地配置了溫暖舒適的餐飲設施和室內觀光設施,讓人可以在體驗“極地”風光之后,回歸到如家那種輕松舒適的氛圍中,使人沒有任何空寂孤涼的非人性的不適感。
在國際旅游服務中,關注跨國文化研究和能力培養。瑞士旅游業堅持開放的態度,承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明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需求差異;強調學習跨文化技能(技巧),注重根據有無特殊的習慣和喜好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瑞士學者認為,“做旅游,要經常問自己,客人究竟想要什么?”要充分考慮跨文化之間的差異與特點,換句話說,要對其它國家的文化感興趣,要主動研究。例如,瑞士在向中國推廣旅游中,強調必須根據中國人的興趣進行適應對策。針對中國與印度人,后者更愿意花錢在住宿上而前者則愿意購物的特點,所以在酒店導向上,面向印度游客時,強調酒店的舒適服務,而針對中國人則主要強調酒店的完善功能便是一個例子。
強調從旅游者的角度認識和改善旅游服務。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中,強調從游客和一線旅游服務者對旅游的意見,從細微之處入手,剖析問題的根源,研究對策,從而能夠保證旅游服務按照游客的喜好與滿意程度進行相應的完善,真正達到旅游人性化的目的。
強調從業者在旅游服務中的激情與自信。瑞士同行認為在旅游發展中,旅游從業者和管理者應當有發自內心的激情與自信。只有這樣,才能使客人從人性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到旅游目的地人員的熱情,才能真正地將旅游做好。
表面上看,不同國家提供的旅游產品在類型上和接待游客上也許是一樣的,但是其具體的過程和細節則完全不同,所以游客才會有不同的感受,而導致這些不同的關鍵,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務。對于我們四川而言,在旅游服務中,盡管我們致力于產品開發,但是相比國際游客市場對于服務的需求,我們還欠缺太多。所以在當前我省著力推進入境游之際,應當充分研究跨國文化,研究國際客人對服務的需求與興趣,按照游客的興趣、習慣和國際化標準,有針對性地完善我們的設施、強化旅游的細節服務,全面提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推動生態旅游的在人性化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原載《綠色天府》2005年)
---應變和創新管理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社會環境總是處于變化之中,而旅游作為一種綜合性特別強的產業,其市場時刻受到社會、政治和軍事等的影響。所以,在瑞士等歐洲國家的旅游發展中,特別注重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旅游應變管理的能力訓練。應變管理既可能是對突發事件的管理,也可能是對旅游發展趨勢的一種應對管理。瑞士同行認為,對于旅游來說,任何變化都可能是一種機會,是一種對過去的重新審視與評判。例如瑞士盧賽恩地區,在2005年的前半期,經歷過洪水的洗禮。在此期間,如果不能妥善地采取對策,進行應變管理,那么,瑞士旅游可能將受到洪水事件的后遺癥影響。所以,當洪水在盧賽恩滯留的近1周時間內,盧賽恩旅游部門和政府積極采取了相應的對策,一方面開展一些觀水等的項目活動,另一方面,對外進行洪水處理與動態方面的正確宣傳,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瑞士是一個旅游業歷史悠久的國家,旅游業發展相對穩定,變革管理似乎對瑞士旅游不是最迫切的,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們成熟的旅游發展與管理,才造就了他們應變管理的能力。對于四川來說,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時期,大力拓展國際游客市場,不能不說是四川生態旅游面臨的一場新的變革管理。我們將結合本次瑞士考察學習,進一步研究四川旅游內外綜合環境和未來發。
這是旅游資源
1. 歐洲最高大的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在4000米以上的山顛覆蓋著巨大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舉世聞名的休養、爬山、滑雪和旅游勝地。位于阿爾卑斯山區的國家,就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資源來發展旅游業,吸引了眾多的游客。
2. 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的挪威,海岸線長約2萬公里,境內多峽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最漫長的國家。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峽灣,既狹、又長、且深,有的深入陸地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兩岸多懸岸峭壁,高聳入云,成為風景優美的游覽區及天然良港。
3. 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但是在地中海沿岸,則分布著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氣候。于是,一到夏季,地中海沿岸的沙灘便是人們度假的好地方。
4. 挪威有1/3的國土在北極圈內,每年5月18日至7月14日子夜是永晝期。每天午夜,一團火球剛剛落在地平線上,隨即立刻升起,光芒萬丈,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游客去觀看“半夜太陽”,因此挪威有“半夜太陽國”之稱。
5. 冰島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島國。在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以東約80千米處,有著名的斯特羅克爾間歇泉。(顯示圖片) 它每小時噴射幾次,每次持續約4—10分鐘。每當噴射時,滾燙的水通過水塘里的一個洞口(直徑約3米)涌出,呈藍綠色。然后,伴隨著一陣轟鳴聲,氣泡翻騰,一股沸水柱猛地沖向22米以上的空中。蒸汽彌漫,發出嘶嘶聲,然后噴水逐漸平息下來,直到下一次噴發。
1.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納河中的城島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開創歐洲建筑史上一代新風。被視為法國最偉大的藝術杰作之一。整個建筑用石頭砌成,正如法國作家雨果形容巴黎圣母院的名言:“巨大石頭的交響樂”。圣母院正面是立方形,棱角分明,儀態莊嚴。從上而下可分3層。最底層是并排3個桃形門洞,繞門洞的弧形由幾長串浮雕組成,浮雕或表現《圣經》中的故事,或表現地獄景象。圣母院正門入內是長方形大教堂,堂內正殿高于兩旁的附屬結構,一座尖塔巍峨入云,塔高90米,塔上還有一棱形尖頂,頂端是一個細長十字架,遠望似與天際相連。堂內大廳,長130米,寬50米,可放千張木制坐椅。幾百年來,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表演場所。由于巴黎圣母院與其它景點不同,是免費參觀的,因此國內外游客蜂擁而至。(兩張)
2. 古羅馬科洛塞奧競技場:世界七大名勝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競技場建于公元1世紀,是為了紀念毀滅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8萬猶太俘虜服8年苦役才建成的。據記載,竣工后,總共有5000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和3000名由奴隸、俘虜、罪犯等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續“表演”了100天。建筑物占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外直徑188米,內直徑156米,圍墻高57米,可容8.7萬觀眾。競技場用淡黃色巨石砌成,分4層,第一至第三層有半露圓柱裝飾,每兩根圓柱之間即為一座拱門,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極像一個現代的有多層看臺的橢圓形運動場。如今,經歷了近2000年的風雪雨露的侵蝕,半壁圍墻已倒塌,但四周的看臺保存得相當完整。(兩張)
3. “美人魚”銅像:丹麥著名青銅雕像,被視為丹麥國家的標志。美人魚銅像聳立在哥本哈根海港,銅像與人體大小相似,披著美麗的長發,面容略帶幾分羞怯,含著深情的雙眸,終日凝視著大海,若有所待。它是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雕鑄的。美人魚完美的藝術形象和安徒生童話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
4. 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聳立在塞納河畔,是巴黎的標志。該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耗資100多萬美元。并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鐵塔既是名勝,也是別有情趣的娛樂場所,每年約有350萬人登上鐵塔。全塔分為3層,每層都有一周圍帶高欄的大平臺,平臺的高度分別為57米、115米和276米,平臺上設有餐廳、商店和影劇院,另外還開辦了視聽陳列館,游人可欣賞到介紹鐵塔歷史和建筑特色的影視節目,還可在第三層平臺觀賞巴黎全景。自50年代以來,鐵塔成為法國廣播電視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無線塔之一。
5. 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是屬于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鐘樓。公元1174年動工,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筑。塔高54.5米,塔身墻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2米余,全部采用大理石,重達1.42萬噸。為羅馬式建筑的模板。塔因造基不慎,興建至第3層即出現傾斜現象,建成之時,塔頂中心即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600多年來,塔身繼續緩慢地傾斜,故稱“斜塔”。使比薩塔聞名遐邇的原因:傳說1590年,意大利大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從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爭相一睹斜塔風采。為了保護這座古塔,1990年1月起暫停開放,游人只能從外面仰望而不能登塔眺望。
6. 盧浮宮:盧浮宮是法國美術博物館,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岸。原為中世紀城堡,16世紀后幾經改建擴大,到18世紀形成現在的規模。盧浮宮內收藏40多萬件藝術珍品,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名副其實的萬寶之宮。從1932年起,盧浮宮進行了全面修整,分成七個部分:即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部、古代東方文化部、古代埃及文化部、繪畫部、素描部、雕塑部、藝術品部。收藏的珍品中以“宮中三寶”(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 麗莎)最為著名。每年有200萬觀眾參觀盧浮宮。 (兩張)
7.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泰晤士河上28座橋梁之一,建于1886年至1894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筑聯接而得名。每當泰晤士河中有巨輪通過時,高塔內機器一動,中間的橋面就一分為二,慢慢向上折起;船過后,又緩緩落下。兩塊活動橋面各重1000噸。在歷史上,倫敦塔橋被稱為倫敦的正門。(兩張)
8. 凱旋門:凱旋門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廣場的中央,是拿破侖為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茲戰役擊敗俄奧聯軍而建。工程由建筑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動工,歷時30年,于1836年落成。凱旋門大約高50米、寬45米、厚22米。它四面設門,中心拱門寬約15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均取材于1792年至1815年的法國戰史,其中最杰出的是右側石柱上刻有馳名的《馬塞曲》。1920年在門下建有無名烈士墓,里面埋葬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戰士。墓前點著長明燈,經常有人獻上象征法蘭西國旗的紅、白、藍色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可直達50米高的拱門上,巴黎名勝盡收眼底。
9. 巴特農神廟:巴特農神廟位于雅典老城區衛城山中心,坐落在山上最高點。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8年,被認為是多立克式建筑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有“希臘國寶”之稱。神廟外部呈長方形,長約70米,寬約31米,有46根多立克式環列圓柱構成的柱廊。圓柱基座直徑1.9米,高約10.5米。每根圓柱由10段—12段大理石接合而成,通體呈棱柱狀。神廟的主體建筑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門廳通向內殿,殿內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智慧女神的雕像,高約12米。巴特農神廟和雅典娜神像均由名建筑師、雕刻師菲迪亞斯設計和創制。巴特農神廟幾經天災人禍,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雅典娜神像則失蹤,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大憾事。
歐洲經濟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于世界較領先地位。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南歐一些國家經濟水平相對較低。
工業
歐洲煤、鐵開采量占世界總開采量的30%以上,汞、鉀鹽均占60%以上,其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機械、化學、食品。汽車、船舶、飛機、發電設備、農機、電子器材等產量占世界40?0%,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生產規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鐘表和精密儀器、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重型機器、德國的光學儀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礦山機械等在國際上素有盛譽。
農業
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占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
交通
歐洲已形成了龐大的綜合運輸網絡,各種運輸方式高度發展,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等都非常發達。運輸業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地形:歐洲地形總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40%,其中海拔在500000米的僅占15%,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約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里,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橫亙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地勢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
氣候: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征。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于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4℃之間。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于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靠近大西洋的向風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占全年降水的30?0%。
森林與草原:歐洲森林面積達8.74億公頃,約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其中以原蘇聯森林面積最廣大。草原面積約占世界草原總面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