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歷史上的啤酒名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誰能說說啤酒的歷史
- 2、啤酒的歷史?
- 3、誰知道中國最早的啤酒是什么?
- 4、啤酒的歷史
- 5、啤酒有多少年的歷史?
誰能說說啤酒的歷史
啤酒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于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這一歷史事實可以在王墓的墓壁上得以證實。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制作只是將發芽的大麥制成面包,在將面包磨碎,置于敞口的缸中,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進行發酵,制成原始啤酒。由于谷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可想而知。
公元6世紀,啤酒的制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那時啤酒的制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進行。為了保證啤酒質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釀造啤酒的器具必須保持清潔。
公元11世紀,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
1516年,由巴伐利亞領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純粹法”。
1480年,以德國南部為中心,發展出了下面發酵法,啤酒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業空前發展。
1800年時期,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啤酒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量得到了提高,質量比較穩定,價格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國的啤酒技術人員分布到了歐洲各地,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
中國的啤酒歷史
年代(年)產量(萬噸)特點
1900----19491-3原料大多進口,技術由西方控制,飲用者為洋人、上層華人。
1949----19591-4由日本引入二棱大麥,技術由中方控制,工廠有17家。
1957----19664-12酒花實現自給,自行設計、裝備一批小型啤酒廠。
1970----197812-41在中小城市建立一批小型啤酒廠,飲用啤酒的習慣開始普及,啤酒專用設備定點生產。
1979----198841-656全國出現啤酒熱、大量引西方技術、設備,建立中大規模的啤酒廠,啤酒生產每年以30%遞增。
1989----1992623-1000啤酒市場出現競爭,小型啤酒廠面臨倒閉,中型啤酒廠開始改造,產品多樣化,提高產品產量、質量。
啤酒的歷史?
我國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但是市場消費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紀末隨帝國主義洋槍洋炮一起進來的.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后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1914年哈爾濱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廠,同年北京建立了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出現了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的前身).1958年我國在天津,杭州,武漢,重慶,西安,蘭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資新建了一批規模在2000噸左右的啤酒廠,成為我國啤酒業發展的一批骨干企業.到1979年,全國啤酒廠總數達到90多家,啤酒產量達37.3萬噸,比建國前增長了50多倍.然而,我們啤酒業真正的大發展發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國的啤酒工業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80年代,我國的啤酒廠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國大陸啤酒廠家發展到813個,總產量達656.4萬噸,僅次于美國,德國,名列第三,(到1993年躍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國啤酒廠家增長9倍,產量增長17.6倍,從而我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啤酒大國.啤酒的種類眾多.我國最新的國家標準規定:啤酒是以大麥芽(包括特種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各類熟鮮啤酒.
啤酒生產是采用發芽的谷物作原料,經磨碎醣糖化,發酵等工序制得.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清代末期開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引入我國,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來,啤酒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像遠古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樣,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 天官 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
誰知道中國最早的啤酒是什么?
哈爾濱啤酒。
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00年,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產的哈爾濱啤酒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風行于中國各地。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油坊街20號,是中國大陸第五大啤酒釀造企業,共擁有13家啤酒釀造廠。
哈啤集團的市場份額在哈爾濱約為66% ,在全國為5%左右。目前,哈爾濱啤酒銷往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其他省區,并遠銷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1900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并正式生產”哈爾濱啤酒”。
1908年 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改名為“古羅里亞啤酒廠”,轉由俄國人烏瓦特夫經營。
1932年 “古羅里亞啤酒廠”改名為“哈爾濱啤酒廠”。轉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國人李竹臣共營。
1946年 蘇聯紅軍將“哈爾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分廠”更名為 “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啤酒廠”,經理為俄國人馬力且夫,當時生產的商標為“紅星牌”。
2002年 哈爾濱啤酒(錦州)有限公司成立、哈爾濱啤酒(大慶)有限公司成立、哈爾濱啤酒(唐山)有限公司成立;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HKSE:0249),當年被評為香港聯交所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哈爾濱啤酒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2003年 哈爾濱啤酒(延吉)有限公司成立、哈爾濱啤酒(沈陽)有限公司成立、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再一次被評為香港聯交所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并榮獲第一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哈爾濱啤酒
啤酒的歷史
中國啤酒工業的調整1900-1949年
1949年以前﹐是啤酒行業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較低,且絕大多數啤酒廠在外國資本和民族資本、民國政府之間交替經營,經營極其不穩定,此外,酒花、麥芽發酵等原料主要依靠進口,釀造機械完全靠進口,生產釀造技術完全掌握在外國專家手中,啤酒生產與消費的區域性和市場認可度不高,造成了啤酒行業規模比較小,發展緩慢。同時,由于這個階段外國侵略、戰爭、革命的因素造成國內經濟比較困難,居民消費能力不高,飲用者主要集中在在華外國人、外國軍隊、上層華人,消費范圍并不廣泛。
到1949年,我國只有七八家啤酒廠,啤酒年產量只有7000千升。?雖然當時國內啤酒工業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都還不完善,生產技術也參差不齊,但已有極少數企業初露鋒芒,如青島啤酒,在1906年榮獲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會金牌獎,成為中國首家獲國際金獎的企業。
1978年底,中國啤酒行業年產量已經達到了40萬千升,是建國初期的50多倍。?在這個發展階段,國內啤酒企業已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的需求供應,開始探索性的走向國際市場。
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啤酒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借助國家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很多省市自治區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了啤酒廠,包括一些偏遠的或不發達的省市自治區都積極投入建設啤酒廠。一些重大的國有企業和部門也建立了自己的輕工業產業,啤酒也在投資行業之中,在這一階段,我國的啤酒工業高速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擴建和新建的啤酒廠如雨后春筍,啤酒生產規模也逐步擴大,在有的省份,?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啤酒廠。伴隨國外啤酒消費文化傳入中國,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對啤酒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強,形成了供銷兩旺的情況,啤酒行業快速發展,生產規模也逐步擴大,年增長率達30%以上。
1970年--1978年期間,小城市建立一批2000-5000噸/年小型啤酒廠約100家飲用啤酒城市中開始普遍,啤酒專用裝備開始定點生產。
1982年,全國啤酒產量為117萬千升。
1985年,啤酒產量就實現了翻番,總產量達到310.4萬千升。
1988年年底,全國啤酒廠家達到813個,總產量達662.77萬千升,僅次于美國、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產國。當時中國的城市數不足700個,意味著八十年代至少每個城市都有一家啤酒廠。
1989年--1992年相對穩定,623到1000萬噸。 那是開始停止新建啤酒廠;啤酒市場出現競爭,小型啤酒廠面臨倒閉,開始聯合發展;專業裝備生產得到改造,用新裝備改造中型啤酒廠;產品多樣化;主要采取挖潛改造,提高產品產量,質量。
中國啤酒業成熟期1989年 -- 今天
1994年雪花啤酒誕生,中國啤酒的總體量不超過1800萬噸,規模開始出現個位數的增長。
2002年,中國啤酒開始成為全世界的第一大啤酒市場;2013年中國啤酒的規模達到歷史最高點,超過五千萬噸。
2008年,我國啤酒出口量和出口額創新高,出口啤酒24.16萬千升,進口啤酒2.81萬千升,出口量是進口量的8.6倍。中國擁有啤酒企業幾百家,連續親愛呢蟬聯世界第一啤酒大國的稱號。已經形成了以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雪花啤酒、重慶啤酒等著名的的大型啤酒集團為先導,區域性品牌遍地開花的新局面。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精釀啤酒在中國的發展,好像又回歸到七八十年代為了讓更多的人喝上本土化的好精釀啤酒。
啤酒有多少年的歷史?
關于釀制啤酒的記錄,最遠可追溯至西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所留下的釀酒紀念碑(Monument bleu),對蘇美爾人來說,啤酒被稱作kas,也就是“嘴巴渴望的東西”,是將麥芽粉烘培出的啤酒面包碾碎后拌入水中,再以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
蘇美爾人偶然發現將野生的大麥、小麥浸泡在水中會變成黏糊狀,在露天的空氣中,酵母菌使它自然發酵并產生泡沫,顏色逐漸加深,喝過的人感覺很美味。為了能經常喝到這種美味的液體,蘇美爾人有意識地大量收割野生谷物并保留種子,嘗試人工栽培。
古埃及人也是,啤酒被當作報酬,支付給那些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們。不論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埃及文明,都是在文字發明之前就有啤酒了,并不清楚何者是發源地。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中東兩河流域,又名兩河平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沖積平原。兩河流域的平原從西北伸向東南,形似新月,有“肥沃新月”之稱。古時這一地區農業發達,依灌溉之便利,河渠縱橫,土地肥沃。當大約一萬年前冰川退去,一些成片野草出現,首先在“肥沃的新月區”,人類開始發現有些野草可以培育的穗粒更大、淀粉更多、以便食用,就是各種谷物,包括了小麥、大麥和燕麥等。在這些最初的大麥種植區,發現了最早的啤酒,如蘇美爾人石刻的啤酒釀造和飲用場景,埃及金字塔周邊的啤酒遺跡。
其實,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圍繞農業源起的研究,已經誕生了許多發現,也證實了這一假說:農業開始乃至城市社會或者人類文明的誕生,確實與啤酒有關。
關于《歷史上的啤酒名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