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樽是什么樣子的
尊字旁的字:
遵:遵守
樽:酒樽 古代盛酒的工具
撙:撙節(jié) 抑制節(jié)省
鱒:鱒魚。魚類,銀白色,背略帶黑色
罇:酒罇
嶟: 山嶟,山石高峻。
僔 :謙虛退讓
蹲:蹲下
墫:(同蹲)
澊:水名
竴:喜悅的樣子
鐏:戈柄下端的圓錐形金屬套
噂:聚在一起討論譐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尊字旁的組字,大家還有知道的嗎?
2. 酒樽象征什么
我國古代關(guān)于酒器的稱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酒器的制作技術(shù),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變化;故產(chǎn)生了種類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按酒器的材料可分為: 天然材料酒器(木,竹制品,獸角,海螺,葫菇)、陶制酒器、青銅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水晶制品、金銀酒器、錫制酒器、景泰藍酒器、玻璃酒器、鋁制罐、不銹鋼飲酒器、袋裝塑料軟包裝,紙包裝容器。 明代金壺 宋代銀壺 唐代金杯 唐代銀杯 彝族五嘴救護酒壺 玉合杯 一、遠古時代的酒器 遠古時期的人們,茹毛飲血,火的使用,使人們結(jié)束了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農(nóng)業(yè)的興起,人們不僅有了賴以生存的糧食,隨時還可以用谷物作釀酒原料釀酒。陶器的出現(xiàn),人們開始有了炊具;從炊具開始,又分化出了專門的飲酒器具。究竟最早的專用酒具起源于何時,還很難定論。因為在古代,一器多用應(yīng)是很普遍的。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jīng)過濾的酒醪(這種酒醪在現(xiàn)在仍很流行),呈糊狀和半流質(zhì),對于這種酒,就不適于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應(yīng)是一般的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遠古時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已出現(xiàn)了形狀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陶器。 (1)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時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聯(lián)想到在商代時期的酒具應(yīng)有相當(dāng)久遠的歷史淵源。 (2)釀酒業(yè)的發(fā)展,飲酒者身份的高貴等原因,使酒具從一般的飲食器具中分化出來成為可能。酒具質(zhì)量的好壞,往往成為飲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專職的酒具制作者也就應(yīng)運而生。在現(xiàn)今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時期。 (3)的一個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釀酒器具和飲酒器具),據(jù)考古人員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個專職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時期晚期,尤以龍山文化時期為代表,酒器的類型增加,用途明確,與后世的酒器有較大的相似性。這些酒器有:罐、甕、盂、碗、杯等。酒杯的種類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二、商周的青銅酒器 在商代,由于釀酒業(yè)的發(fā)達,青銅器制作技術(shù)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dāng)時的職業(yè)中還出現(xiàn)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制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fēng)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fēng)格。在周代,也有專門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于夏,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銅制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jù)<<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占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風(fēng)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壺、區(qū)、卮、皿、鑒、斛、觥、甕、瓿、彝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guī)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 溫酒器,飲酒前用于將酒加熱,配以杓,便于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鑒。 三、漢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云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里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四、瓷制酒器 瓷器大致出現(xiàn)于東漢前后,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xiàn)了蒸餾酒。唐代出現(xiàn)了桌子,也出現(xiàn)了一些適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產(chǎn)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zé)岷箫嬘谩9拾l(fā)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瑯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 五、其它酒器 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些獨特材料或獨特造型的酒器,雖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銀、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時期以至解放后,錫制溫酒器廣為使用。主要為溫酒器。 夜光杯:唐代詩人王翰有一句名詩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為玉石所制的酒杯,現(xiàn)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壺:在陜西省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耀州窯出品的倒流瓷壺。壺高19cm,腹徑14.3cm,它的壺蓋是虛設(shè)的,不能打開。在壺底中央有一小孔,壺底向上,酒從小孔注入。小孔與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當(dāng)正置酒壺時,下孔不漏酒。壺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時酒可不溢出。設(shè)計頗為巧妙。 鴛鴦轉(zhuǎn)香壺:宋朝皇宮中所使用的壺。它能在一壺中倒出兩種酒來。 九龍公道杯:產(chǎn)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條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龍,酒具上繪有八條龍,故稱九龍杯。下面是一塊圓盤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時,如適度,滴酒不漏,如超過一定的限量,酒就會通過“龍身”的虹吸作用,將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稱公道杯。 瀆山大玉海:專門用于貯存酒的玉甕,用整塊雜色墨玉琢成,周長5米,四周雕有出沒于波濤之中的海龍,海獸,形象生動,氣勢磅礴,重達3500公斤,可貯酒30石。據(jù)傳這口大玉甕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從外地運來,置在瓊?cè)A島上,用來盛酒,宴賞功臣,現(xiàn)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前團城。
3. 酒樽是什么東西
意思是指非常遺憾你沒有陪在我身旁。
可惜,表示對人或者事物惋惜、遺憾、愛惜等等。
詳細解釋:
1、惋惜。
出處:巴金《滅亡》第八章:“可惜我不是畫家,不能夠把她那時的神態(tài)和那一對奪人魂魄的眸子畫下來。”
2、應(yīng)予愛惜。
出處: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解釋:光陰似箭,應(yīng)該珍惜,它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還。
3、憐惜;愛惜。
出處:老舍 《駱駝祥子》十六:“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
4、可愛。
出處:唐白居易 《洛陽春贈劉李二賓客》詩:“尊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論。”
解釋:在酒樽前面對如此可愛的春景,就不要談?wù)摕o足牽掛的世事。
4. 酒樽長什么樣子
古代人溫酒或盛酒的器皿。
青銅酒樽一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huán)耳,下有三足。盛酒樽一般為喜腹,圓底,下有三足,有的在腹壁有三個鋪首銜環(huán)。盛行于漢晉。
在飲酒時,在較寬的一面倒入美酒,然后雙手執(zhí)杯耳,在窄的那頭飲酒。
從漢魏詩詞中,可以明確其用途。
漢樂府《隴西行·天上何所有》中:“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曹植《七啟》詩中:“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不僅說明樽是盛酒器,并且“異樽”,提示有不同形狀。
考古發(fā)現(xiàn),樽可分為盆形和桶形,漢代早期一般多為桶形樽,中晚期多為盆形樽。桶形樽一般有蓋,地位比盆形樽高。東平博物館藏這件獸面三足銅樽即是一件盆形樽。
“樽”來自于“尊”。“尊”本是一種大中型盛酒禮器,流行于商周,春秋后期少見,后來“尊”專指這類禮器。樽初現(xiàn)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晉,沿用至隋代,是生活中常用的盛酒器。
南朝的字典《玉篇·木部》:“樽,酒器也。”東漢的《說文解字》曰:“尊,酒器也”。清代訓(xùn)詁學(xué)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曰:由于尊“引申以為尊卑字……而別制樽為酒尊字矣”。即,為區(qū)別尊卑之意,別制罇、樽兩字,以表示盛酒器。宋代金石學(xué)興起,才把這種盛酒器專稱為樽。
漢代飲宴時,先將貯藏在甕或壺中的酒倒在盛酒的樽里,樽放在案上或地上,再用杓(勺)酌入橢圓形的雙耳盞(耳杯)飲用,這便是“斟酌”的本意。
樽在考古上曾被誤認為“奩”[lián]。奩是戰(zhàn)國至唐宋間流行的存放梳妝用品的匣子。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兩件酒樽,銘文:“中陵胡傅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銅溫酒樽為筒狀、有蓋、三獸足;另一件為盆狀鎏金獸足酒樽。從此,酒樽定名得以確定,并獲知酒樽除盛酒外,還用作溫酒。
東平博物館藏的漢代獸面三足銅樽,已淡化了商周青銅器詭異、繁富的色彩,轉(zhuǎn)為簡約、質(zhì)樸的風(fēng)格,從商周禮器程式化的威嚴,返璞歸真為實用器型。
5. 酒樽的意思是什么
成語是:樽前月下
意思是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
出處: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八》:“弟此節(jié)俗冗,焦頭爛額,對月對酒皆不樂。樽前月下,尚有剝啄之聲,如御十萬敵,必須在家首先搪拒,竟無福前來望見顏色矣。”
6. 酒瓶像樽一樣的是什么酒
玻璃酒瓶基本上都是由石英粉、石灰石、純堿、白云石、長石,硼酸、硫酸鋇、芒硝、氧化鋅、碳酸鉀、碎玻璃這十幾種主要原料制造而成。經(jīng)過1600度高溫融化塑形等工藝制作出來的一種容器,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模具生產(chǎn)出不同形狀的玻璃瓶。因為是高溫形成,所以無毒無味。食品、醫(yī)藥、化學(xué)工業(yè)的主要包裝容器,也都是上述玻璃原料制成,看這個是不是。玻璃樽就是玻璃瓶,廣東和港澳粵語區(qū)的地方一般稱為玻璃樽
7. 酒樽是干嘛的
1 . 上課了,我快步走進教室,拿出課本,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舉手并站起來問老師,再把老師所說的話記到腦子里去,這樣就可以進步很快
2 . 他彎著腰,籃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著,兩眼溜溜地轉(zhuǎn)動,尋找“突圍”的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左拐,一會右拐,沖過了兩層防線,來到籃下,一個虎跳,轉(zhuǎn)身投籃,籃球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nèi)。
3 . 剛剛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一邊高興,一邊奔跑。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nèi)室,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靠著南窗寄托著我的傲世情懷,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適。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shè)有園門卻常常閉關(guān)。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8. 酒樽是什么樣子的圖片
那個紅色的,從瓶型來看,應(yīng)該是盛裝烈性洋酒的酒樽吧,是一種裝酒的酒具,應(yīng)該不是哪個品牌的洋酒采用的瓶子。
如果是,那還真不知道了。 金色的,從上部瓶型和封瓶方式,以及瓶頸處的卷標(biāo)來看,好像是產(chǎn)于意大利的一款著名的起泡酒:波特嘉詩人普羅塞克璀璨金瓶起泡酒(Vino dei Poeti BOTTEGA),產(chǎn)于意大利威尼托(Veneto)產(chǎn)區(qū),市場價500圓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