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特啤酒釀造工藝流程圖片
一、端午制曲
1.踩曲
每年端午的時候,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周期正式開始,今年的端午制曲,央視還直播了盛況。記得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曲即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踩出來是這樣的:
關于制曲,有過一段歷史傳說,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
2.曲塊裝倉
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
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
大曲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曲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后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過程中,黃曲所占的成分比較高,一般來說,發酵后的曲塊分為黃曲、白曲和黑曲,黃曲是一般適宜的曲塊,白曲是發酵不夠的,黑曲是發酵過頭的。
3.曲塊出倉
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
二、重陽下沙
每年到重陽節,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茅臺地區夏季炎熱,酒醅溫度高,如果淀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溫過猛,生酸幅度過大,對釀酒極為不利。重陽下沙既避開了夏季高溫期,又避開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這時期“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見底,水質極佳。
關于生產原料的高粱和小麥,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經詳細介紹過。
1.潤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90攝氏度以上的開水清洗幾遍(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其實,釀酒真正需要水的,主要是在潤沙階段。其他階段很少用到水。
2.上甄
上甑即將潤好的高粱,裝入甑內,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后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
3.出甑攤涼
將蒸過的高粱鏟出甑內,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散冷,并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
4.加曲
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開始加曲,這次加的曲藥,在10%左右。
5.發酵
5.1收堆發酵
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后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臺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醬香酒釀造的三高之一:高溫堆積,說的就是這個環節。
高溫堆積發酵工序是茅臺酒的獨創,是工藝的核心。是糟醅充分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二次制曲”的過程。
茅臺酒高溫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幾乎沒有酵母菌。在堆積過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數明顯增多,達到每克數千萬至上億個。而且參與發酵的微生物體系與大曲發酵的微生物體系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產酒酵母都是在堆積過程中富集的。
通過高溫堆積,微生物在消長過程中相互利用,以達到代謝產物具備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和、回味悠長的目的。堆積發酵的質量直接影響酒的產質量。堆積發酵好,酒的產質量好;堆積發酵不好,酒的產質量不好。
5.2入窖發酵
“開放式發酵”完成后,把酒糟鏟入窖坑進行封存,即開始“封閉式發酵”。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
三、糙沙
大概一個月后,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二次投料稱為糙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后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后重新下窖。(這部分流程和前面部分類似)
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四、取酒
1個月后,開始第3次蒸煮,這時時間已到了歲末年初,這才開始第一次取酒。
然后,在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共進行9次蒸煮(包括前兩次不取酒的蒸煮),7次取酒,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翻沙酒就是用這個時候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藥,釀出來的)
五、儲存
剛烤出來的輪次酒,具有刺激感,經過長期貯存后,口味變的醇和、柔順、醬香也更加突出。貯存越久,茅臺酒的酒體越柔順,香氣越幽雅。
每一次出來的酒,香味并不相同,茅臺酒分3種酒體:醬香、醇甜和窖底。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后一次發焦發苦。但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
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并同類項,然后再存放3年。
六、勾兌與調味
3年后,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借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
“勾兌”完成之后,最后一項工作是“調味”,一般用到調味酒(往往是年份老的酒)來進行味道的微調。
七、勾調后儲存
勾兌調味之后,酒還要分批次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之后才能灌瓶出廠。出廠日期和勾兌批次,比如茅臺酒,看到的每一瓶茅臺酒瓶冒上的頭兩行數字就是這個原因。
2. 波特啤酒釀造工藝流程圖片高清
材料:麥芽 5kg、酵母 適量、酒花(干花) 適量。
1、準備材料。
2、將準備好的5kg麥芽磨碎,當達到既有磨碎的淀粉,且麥芽表皮保留較完整結構的狀態時即可。
3、糖化:將磨碎的麥芽均勻倒入糖化罐,加入15L熱水混合,使溫度控制在66-68℃,同時調節PH值在5.2-5.4。糖化時間約1小時,使淀粉完全轉化為麥芽糖。
4、收集麥汁:完全出糖后收集麥汁,這個過程需通過多次洗槽,將藏在麥芽里的麥芽糖洗出來。洗糟后測量糖度在14.5P左右,收集到的麥汁取適量用于酵母活化,其余送去煮沸。
5、 煮沸:將麥汁倒入煮沸罐煮沸,同時加入適量酒花,該過程持續約1個半小時,煮沸后糖度約為17-18P。
6、冷卻:將煮沸的麥汁迅速冷卻到適宜接種酵母的溫度,約23℃。
7、發酵:將冷卻后的麥汁轉入發酵罐,充氧15-30mins,并加入適量酵母,溫度控制在17-19℃,發酵約7-14天。
8、最后,只需要慢慢等待酵母工作完成后,便能享受那口味醇厚、唇齒留香的啤酒了。
3. 波特精釀啤酒
蝶戀花·點檢笙歌多釀酒
[宋] 辛棄疾
點檢笙歌多釀酒。蝴蝶西園,暖日明花柳。醉倒東風眠永晝。覺來小院重攜手。
可惜春殘風雨又。收拾情懷,長把詩僝僽。楊柳見人離別后。腰肢近日和他瘦。
4. 啤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圖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飲料。
干啤酒 該啤酒的發酵度高,殘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干爽、殺口力強的特點。由于糖的含量低,屬于低熱量啤酒。
全麥芽啤酒 釀造中遵循德國的純釀法,原料全部采用麥芽,不添加任何輔料。生產出的啤酒成本較高,麥芽香味突出。
頭道麥汁啤酒 即利用過濾所得的麥汁直接進行發酵,而不摻入沖洗殘糖的二道麥汁。具有口味醇爽、后味干凈的特點。
黑啤酒 麥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麥芽釀制成的啤酒。具有色澤深、苦味重、泡沫好、酒精含量高的特點,并具有焦糖香味。
5. 啤酒發酵工藝流程圖
《發酵工藝》是高職高專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本教材以發酵產品職業崗位為導向,以發酵產品為對象進行項目設計。從最基本、最通用的知識和技能開始,對不同發酵產品的生產工藝進行分類訓練,要求學生熟悉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果醋、醬油等發酵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能夠利用微生物發酵制作腐乳、豆豉、酸奶、黃酒、啤酒等部分食品。重點介紹白酒、啤酒、果酒、黃酒、醋、醬油、豆腐乳、豆豉、醬類、乳酸發酵制品、醬腌菜、味精以及檸檬酸的生產工藝。本教材力求做到科學性、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本教材理論深度適中,簡明實用,重在技能操作。
本教材不僅適用于高職高專食品類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以發酵食品為工作目標的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主要適用于白酒廠、啤酒廠、黃酒廠、醬油廠、葡萄酒廠、果酒廠、果醋廠、味精廠、豆腐乳廠、豆豉廠、乳酸發酵制品廠生產以及產品檢驗、生物技術支持、各實驗檢測機構的相關崗位的技術人員。
6. 波特酒的生產工藝
醬香型生產工藝是12987即一年為一個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基酒要存放五年以上。
7. 啤酒工藝制作流程圖
手機攝像頭生產工藝流程分為四個部分,主要是模組、芯片、測試、封裝。手機攝像頭的組成結構以鏡頭組、紅外濾光片、音圈、圖像傳感器、模組封裝為主。圖像傳感器分為CCD和CMOS兩種,在手機攝像頭中,應用廣泛的是CMOS圖像傳感器,CMOS集成度高,也就是體積小,非常適應手機攝像頭模組需求,是手機攝像頭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在完成模組的制作后,需要對手機攝像頭整體進行性能測試,應用大電流彈片微針模組,具有過流能力強、連接性能好的特點,可以通過的額定電流高達50A!
在小pitch領域里面,在0.15mm-0.4mm的范圍內都穩定可靠;使用壽命高達20w次以上,能夠很好地應對高頻率測試。
8. 波特啤酒釀造工藝流程圖片大全
啤酒被譽為“液體面包”,作為最具世界性的物質,被社會大眾和各種民族文化所接受,是一種文化象征.
酒幾乎是伴隨著人類的整個文明歷史,綿延數千年而長盛不衰,酒與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酒文化,成為組成社會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同,形成的酒文化也各具特色,白酒文化體現的是優秀的華夏文化;清酒體現的是充滿東方色彩的日本大和文化;葡萄酒則體現出深深的歐陸風情;啤酒因其最具世界性,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酒類產品,正因其廣泛的世界性和無國界性,各種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啤酒文化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易于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是一種文化象征。
一、啤酒作為最具世界性的物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啤酒文化具有廣泛性。啤酒從產生到發展,目前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種類也由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目前的幾百個,啤酒更具有歷史性。你可以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喝到啤酒,人們對于啤酒文化的共識也基本一致。
2、啤酒文化具有包容性。啤酒文化不同于白酒、茶、飲食文化,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不僅可以融合本地區的文化,還可以融合外來的文化。
3、啤酒文化具有維系性。啤酒文化就像一條無形“紐帶”維系著一個地區經濟的正常運行。這根“紐帶”,即是文化紐帶、精神紐帶和物質紐帶。其中文化紐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啤酒文化具有凝聚性。啤酒文化像一種強力粘合劑,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把消費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極大地提高消費者對啤酒的忠誠度。
二、一個民族由于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成為區別于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啤酒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帶動了地區經濟的變革和發展。啤酒文化對當今世界的影響有五個方面:
1、改變了人們飲食習慣,提高和豐富人們生活質量及文化生活。
2、促進了民族間文化的交流。
3、促進了地區的經濟發展。
4、融合發展了地區間的先進文化。
5、縮小了世界距離。
啤酒被譽為“液體面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它人們的生活變的多姿多彩。關于啤酒文化,中國和西方存在著差異。釀酒的原料和喝酒的習俗根據地理位臵的不同而不同的。盡管存在著差異,相似處也是有的。中國和西方都有一些關于啤酒的起源的美麗傳說;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啤酒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雖然,啤酒文化有著種種的好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著它另外的一面,比如酗酒產生的問題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客觀看待的。通過本文的分析,旨在找到啤酒文化發展的起源和它的重要性,為我國啤酒企業的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9. 啤酒工廠工藝流程圖
粽子工藝流程,糯米洗凈水泡,把五花肉用糖漿油拌好放幾小時,包粽葉子用開水泡洗干凈,然后糯米內用粽葉包好用線繩記好下鍋大火燒開小火慢慢的蒸@
10. 波特酒的釀造工藝
買加出名的朗姆酒是 摩根船長 零售價: ¥85.00 凈含量: 700ml 產 地: 牙買加 所屬類別: 朗姆酒 摩根船長 這款富有強烈島國風味的朗姆酒,其命名是從一名曾經做過海盜的牙買加總督而來。 三款摩根船長朗姆酒,各具特色:摩根船長金朗姆酒酒味香甜;摩根船長白朗姆酒以軟化見稱;摩根船長黑朗姆則醇厚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