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哥小型釀酒設備挺好的,出酒很快 ,出來的酒容易也很好,發酵好了產量就高了,50斤能做出來20-25斤的酒。
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擴展資料:
釀造方法: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蒸餾酒:用水果、乳類、糖類(糖蜜、甘蔗、甜菜) 、谷物等原料,經酵母菌發酵后,蒸餾得到無色透明的液體,再經熟成和調兌,制成的透明含酒精濃度高于20%的酒精性飲料高粱酒是蒸餾酒的一種,釀造過程依先后順序分為:制曲、釀酒、調配及灌裝。
容量小,冷卻器小,出來的酒容易熱,產量低,鍋底單層。容易糊鍋!建議你在看看!貨比三家不吃虧
此設備在淘寶賣了很多年了,不占地方,造型新穎家用很不錯,我一直在用,13年買的現在還在用,擁有排雜提純自己釀酒更健康。糊鍋是糧食發酵不好淀粉加熱成糊狀導致的,跟設備沒關系,不過就這家有款可控不焦鍋,及時糊鍋也不會焦鍋。大家一定要明白糊鍋和焦鍋的區別,沒有一款設備能阻止淀粉加熱成糊狀的問題,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知識。
哇,我第一次16年就是用這個設備。后面買的釀酒機淘汰了一部分,這個一只都在用,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個蒸餾出來的口感會稍好一點
現在的家庭款做工太爛了,把以前小設備還有的設施全部取消了,需要加裝另外再加錢,說白了變相漲價了,詢問詳細的可買可不買,不詳細的買回家,自己能改還好,改不了就是半成品。
啤酒麥芽是怎么制作的?
啤酒麥芽
啤酒麥芽是大麥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經浸麥、發芽、干燥、除根的操作過程,生產上稱為制麥。制麥前的大麥須除雜與分級,以2.2、2.5、2.8毫米孔徑的篩面將麥粒分成大、中、小三級分開投料,以便浸麥、發芽和麥芽的溶解度均勻一致。選麥要求精選后的凈麥夾雜物不得超過0.15%;麥粒的整齊度,即腹徑2.2毫米以上麥粒達93%以上;精選率一般為80%~90%。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啤酒麥芽
外文名
Beer malt
界
植物界
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啤酒麥芽生產的國產化,加速了啤酒大麥生產的專業化和區域化。
大麥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經浸麥、發芽、干燥、除根的操作過程,生產上稱為制麥。制麥前的大麥須除雜與分級,以2.2、2.5、2.8毫米孔徑的篩面將麥粒分成大、中、小三級分開投料,以便浸麥、發芽和麥芽的溶解度均勻一致。
選麥
選麥要求精選后的凈麥夾雜物不得超過0.15%;麥粒的整齊度,即腹徑2.2毫米以上麥粒達93%以上;精選率一般為80%~90%。
除根
除根經干燥后的麥芽,根十分焦脆,只要稍加摩擦就能脫落。因此,出塔以后的干麥芽,須隨即把根除去。除根機一般用一個轉動緩慢的金屬網輥筒,轉速20轉/分,打板轉速快,160轉~170轉/分,以同方向轉動,麥根經機械撞擊極易脫落,而被金屬網篩去。淺色麥芽的根芽約為2%~3.5 %,濃色麥芽的根芽約為3%~5%。脫落的根芽收集后稍經冷卻,應即密封包裝,供制造復合磷酸脂酶片的原料,提取藥物后的根渣仍可作為禽畜的飼料。
浸麥
浸麥采取浸水斷水交替法,就是在浸麥過程中,先用水把大麥浸漬,然后把水放掉,讓大麥暴露在空氣中,以后再相繼反復進行浸水和斷水,一直達到所要求的浸麥度為止。現以“4浸4斷”操作為例:開始投料時,浸水以漂去污泥和浮麥,2小時后換水。在第二次浸麥水中加入用水量1%~3%的生石灰,化成石灰乳浸麥。其作用為消毒,溶解麥粒上的粘液、色素和單寧類物質,以降低麥芽色度和苦澀味。
此后連續4小時浸水,4小時斷水,定時通風,直至麥粒的含水量達到43%~45%。水溫17℃~18℃,整個浸麥操作約為60小時,其中浸麥32小時,斷水28小時。浸麥時要經常換新鮮水,每隔半小時通入壓縮空氣5分鐘~10分鐘;斷水時通風15次,每次20分鐘~ 30分鐘,供給空氣、排去二氧化碳和熱量。冬季氣溫低,宜浸水久,斷水短。夏季水溫高,宜浸水短,斷水久。
催芽
催芽在最后一次浸麥時或發芽初期,采用0?15ppmGA處理,對促進與調節麥節生長有良好的效果。它能縮短發芽期2天~3天,減少制麥損失0~4%,提高浸出物2%左右,促進淀粉酶、半纖維素酶和蛋白分解酶等多種酶的活力,能打破麥粒的休眠,提高發芽力,并能改善機械損傷麥粒和低酶活力大麥的溶解性。
發芽
發芽大麥發芽的方法按設置條件,可分為地板式、通風式、塔式和連續式等。通風式包括箱式和罐式。現以單箱間歇通風式發芽法為例,來說明發芽管理:將浸麥后的大麥送入發芽箱,立即進行翻拌,使浸麥水從箱底排出。麥層厚度0.6米~1米,麥層過厚影響通風,麥層內溫差過大。麥層過薄設備和動力不經濟,且麥層容易干燥。在潤濕堆積階段,開始時通入 10℃~14℃的干燥空氣,除去麥粒表面多余的水分,然后再通入10℃~14℃ 的濕空氣,用來調節麥層的溫度,使麥層溫度逐漸升高,在24小時內達到14 ℃。浸麥后的大麥在這樣的溫度下,經24小時以后開始發芽。由于呼吸作用,麥層溫度逐漸升高,須連續通入10℃~14℃的濕空氣,控制溫度,每天約升溫1℃,使第5天達到18℃~20℃,以后繼續保持這個溫度或逐漸下降至14 ℃發芽。溫度須保持20℃以下,每日早、中、晚各通風1次,麥層上、下溫度相差1℃~2℃。發芽旺盛期翻拌要勤,后期停止翻拌和通風,使根芽凋萎。
干燥
我國啤酒麥芽干燥,通常采用間接加熱的1段~3段水平焙燥塔。其結構包括加熱裝置、水平式烘床以及通風裝置等。烘床有單床、雙層或三層,每層稱為一段。一般小型啤酒廠雙層烘床較多。烘焙時間為24小時。麥芽前24小時在上層,應采取20℃~25℃低溫,強烈通風,排去水分,阻止麥粒水解作用的繼續進行,減少酶的破壞,保持胚乳呈粉質疏松狀態,如溫度上升過快,麥芽會變硬粒。溫度逐漸上升至50℃~55℃,水分降至8%~ 12%,即進入下層焙焦階段。對于淺色麥芽,希望色素形成不多,仍保持一些香味,且希望能在較高溫度下,使凝固性含氮物變性凝固,以及能除去影響泡沫的微量油脂。綠麥芽具有青氣味,當烘焙溫度繼續上升至2小時,溫度要迅速上升到85℃,水分下降至2%~5%,使麥芽產生焦香味。對濃色麥芽,要求產生較多的色素與焦香味。焙焦溫度須提高到100℃~105℃。麥芽烘好的標準,水分2%~4%左右,入水不沉,嗅之有明顯的大麥香,粒子膨脹,麥仁發白,麥根極易脫落。
麥芽制作主要工序有:浸麥,使大麥吸收水分,為發芽提高條件。發芽,產生各種水解酶,為啤酒發酵提供養分。干燥,除去多余的水分,增加麥芽香味,便于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