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免费视频-偷拍久久网-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偷拍福利视频-偷拍第一页-偷拍第1页

返回首頁

德國凱撒白啤酒

來源:www.mqwn.com.cn???時間:2022-09-14 03:20???點擊:186??編輯:1 手機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德國凱撒白啤酒》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我想知道一些關于德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的習俗,大家幫幫忙吖~~~~

德國人請客很大方的,而且走的時候還要送客人好多的東西,絕對一管到底,至于中國嘛,大家都是中國人,自己還不了解自己?呵呵

德國人的習俗

德國位于歐洲的中部,面積35.69萬平方公里,人口7860萬。德語是公用語,英語只在旅館行得通。

德國還是世界四大食品出口國之一,其中酒遠銷140多個國家。德國人喝酒也是世界有名的,他們有個規矩,吃飯時應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要是反過來就認為是有損健康的。世界上喝酒最多的是歐洲人,而在歐洲人中又首推德國人。

德國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較早,早晨7點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們忙著購買食品。他們還比較注意購置家俱、布置家以及衣著的享受。他們平時還是較節約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間,則希望盡可能地享受一番。

德國商人的禮俗,宜穿著背心三件式西。往訪北部,戴帽子更佳。當地可快印英、德文對照名。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不宜訂約約會。營業時間,每周5天工作日,通常早晨9時至下午5時,中間有1小時午餐時間,一些商店星期六開業,銀行周未都休息。8月份是多數工、企業的夏季休時間。

交談時盡量說德語,或攜同譯員同往。商人多半會說一些英語,但使用德語會令對方高興,盡量以握手為禮,絕不多。握手要用右手,伸手動作要大方。稱呼對方多多合用“先生”、“女士”等關。如果對方身份高,須得他先伸手,在于之握手。對方多半為你穿、脫外套,不妨接受,再說聲“謝謝”(Danke)。有機會,也替他或其他人穿脫外套。

德國商人不愿浪費時間,所以宜先熟悉問題,單刀直入。如果你就邀到德國人家中作客,通常宜帶鮮花去,鮮花是送女主人的最好禮物,但必須要單數,5朵或7朵可。送就送鮮花。據德國花卉進口批發商分會統計,該國花卉市場每年內銷總額達60億馬克,每人平均支出110馬克。而全世界花卉年消費總值約300億馬克,德國占了20%多,堪稱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場。在五彩繽紛的萬花叢中,德國人尤其喜歡矢車菊,視它為國花。白鸛是德國的國鳥。白鸛是候鳥,喜歡在屋頂或高大的樹上筑巢。當地人把白鸛筑巢看成吉祥之兆。

應邀到德國人家中作客,千萬別帶葡萄酒去。因為此舉足以顯示你認為主人對選酒品味不夠好。威士忌酒可以作禮物。餐后,喝完咖啡如果桌上根本沒有煙灰,那就忍著,別吸。德國人甚至從國家意識出發,視浪費為“罪惡”,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制的湯等,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膩,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面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午、晚餐稍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和碟子、杯子和刀叉。

按照德國送禮的習俗,若送劍、餐具,則請對方會一個硬幣給你。以免所送的禮物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送高質量的物品,即使禮物很小,對方也會喜歡。烈性威士忌比低度威士忌愛歡迎。德國人對禮品的包裝紙很講究,但忌用白色、黑色或咖啡色的包裝紙裝禮品,更不要使用絲帶作外包裝。此外,在德國,送上一束包好的花,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的服飾,民族色彩并不明顯。可是,有幾個地區在服飾方面卻很有特點。比如男的是小呢帽,帽上插一枝羽毛。在德國,汽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們住得分散,上班、辦事、買東西、看朋友,串親戚都坐車,有高速公路近萬公里。大學里的學生上課也要坐車。總之,自已沒有小汽車,在德國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人們注意到,連60歲的老太太出門,也自己開小車。

圣誕節與復活節前后兩周勿往訪。慕尼黑及科隆嘉年華會也宜避免。

郵政局規定,可可粉和“對國家安寧有害”的文學作品一律禁郵。

德國有什么習俗?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節日慶典的時候,德國人表現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和工作中的形象截然相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教派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屬于其他的基督教團體。所以,宗教節日特別是基督教節日:如復活節、圣誕節、感恩節等還是最隆重的節日項目。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和新的文化項目的誕生,一些具有德國特色而且為德國帶來了國際聲譽的節日也是非常熱鬧和精彩的。比如說:狂歡節、啤酒節、文化節等。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復活升天。后來教會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4月25日之間)為紀念日。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征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征。雞 蛋的本色象征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征生活幸福。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準備制成雞蛋、兔形狀的巧克力糖。親友間要互贈彩蛋。在萊茵河中游和黑森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彩蛋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涂上彩畫,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制成彩蛋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而阿爾卑斯山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紅雞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伙子贈送三個紅雞蛋,表示姑娘向小伙子求愛。 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征,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復活節這一天,人們在教堂前點燭以示圣化,并將圣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圣火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圣火點燃樹枝,然后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而北萊茵上威斯特法倫州的呂克臺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作為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則是用百騎大合唱的形式來慶祝耶穌的復活。一個個身穿黑色上衣、頭戴黑色禮帽的索布族人,騎在用彩帶、鮮花和白色貝殼裝飾的駿馬上,浩浩蕩蕩地行進在林間小路上。他們邊走邊用粗獷雄厚的嗓音高唱贊歌,場面十分壯觀。

狂歡節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御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后的第三天復活,這一天為復活節。復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封齋節。在整個封齋節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趁封齋節到來之前盡情地歡宴、暢飲、狂歌漫舞、化裝游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在德國,從每年11月11日11時起狂歡節就算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后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里,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有幾項活動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女人節”、化裝大游行與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高潮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和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為此,社會名流爭相競選,最終以經濟實力定奪。 狂歡節結束前的星期四被稱為“女人節”,它是狂歡節進入高潮期的標志。在“女人節”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辦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權,這一喜劇即表演得惟妙惟肖,又大快人心,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提心吊膽的是怕女人們剪去自己的領帶,剪來的領帶被女士們作為戰利品釘在墻上自我欣賞。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這一天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游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游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涌上街頭,觀看游行盛況。身穿色彩斑斕服裝的樂隊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后的是大型彩車。其中金碧輝煌、艷麗奪目的王子、公主彩車尤為引人奪目。妖魔鬼怪、被打扮得荒誕不經的小丑、代表各階層各歷史時期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后。彩車上滿載的糖果、花束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的人群,天真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是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瘋狂星期一"的最后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奇裝異服,臉戴夸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只見到處"群魔亂舞"、一片歡騰,一直持續到午夜。 在“瘋狂星期一”的晚上,家家都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在這天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飽餐一頓,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大豐收。由此不難總結出狂歡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吃喝、喧鬧和化裝。人們盡一切力量創造歡慶氣氛,這一點在德國西部、南部尤為突出。 在德國,各地區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科隆狂歡節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眾人叫絕。

圣誕節 圣誕節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有關耶穌的確切生年已無從考證,12月25日這個日子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公元354年規定的。圣誕節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同時它也是歐美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最盛大的節日。 德國人過圣誕節如同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在節日前幾周就開始準備了。市場上各種圣誕禮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德國許多城市的圣誕市場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圣誕市場不僅使人們可在此選購圣誕節所需的各種禮品,而且它還為現代化的城市及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節日情調。(左圖為杜塞爾多夫的圣誕夜市) 圣誕樹是圣誕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國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準備圣誕樹。圣誕節擺設圣誕樹是一個古老的圣誕習俗,早在古代,日爾曼人就有在隆冬時節用冷杉樹的樹枝樹葉裝飾住宅和牲口棚以驅冬迎春的習俗。不過關于圣誕樹,宗教界另有一種說法。據說,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次在一個圣誕之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能領略山村美麗的夜景,他在一棵小松樹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以此來代表星星。從這以后,每逢圣誕之夜,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中布置一棵圣誕樹,后來這一風俗由德國傳遍歐美各國,圣誕樹成為歐美基督教國家最具廣泛性的圣誕節必需品。 如同中國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一樣,鯉魚和肥鵝是德國人圣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鯉魚和肥鵝之所以成為圣誕節的佳肴,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德國人認為水是生命之源,鯉魚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為魚中之冠,一條雌鯉魚可下幾百萬粒魚子,為此人們在過節時,喜歡買一條雌鯉魚,并由一家之主品嘗第一口鯉魚子,以象征家庭的興旺發達。同時德國人還認為鯉魚也是財富的象征,鱗片如金市,人們習慣在節前把鯉魚鱗片裝人錢包中,以此預示來年財源茂盛。 德國人把鵝看作是土地神對人類的恩賜,鵝有著很強的繁殖力,是家畜肥壯、糧食滿倉的象征,同時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國人在做圣誕鵝時,習慣把蘋果和葡萄干填入肥鵝肚中。德國人認為圓圓的蘋果預示著豐收,葡萄干則表示上帝的寵愛。南德人習慣把青蒿葉和花填入鵝肚中,據說它對治療胃痙攣病有顯著效果。 在圣誕夜的子夜時分,教堂要舉行隆重莊嚴的“子夜彌撒”,在圣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隆重的彌撒,人們高唱圣歌,以慶祝那穌的降生和圣誕節的來臨。 圣誕節從12月24日圣誕夜一直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德國所有公共場所都被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戶也都準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圣誕之夜是家庭團聚之夜,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旁共進圣誕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據說這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需要幫助的過路人準備的,餐后全家人在圣誕樹前唱歌跳舞。在娛樂場所也有各種藝術表演。第二天,人們訪親問友,共敘友情。整個節日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慕尼黑啤酒節 說起德國的民間節日,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尼黑啤酒節了。 慕尼黑啤酒節源于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余,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慕尼黑市政府對啤酒節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慕尼黑,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游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板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蕩蕩、威武雄壯地涌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后,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干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并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游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游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于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關注我~~@$$@%破在眉睫,請各位幫幫我~~很困惑~~~萬分感謝

漢語中的德國或日耳曼,來源于同一個英語即German,這個稱呼大概是從公元前90年開始,指稱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歐的民族。而「德意志」則是這些部族使用的語言,最后才演變成居住地的稱呼,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國」、「德國」。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兩個國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本詞條中對[德國]理解為1990年東、西德重新統一后的國家。歷史上其他各個時期的德國,可參照相關詞條的解釋,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參考資料:

德國網站導航:

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國慶日:10月3日(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日)

納粹受害者紀念日: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納粹德國設在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日,1996年1月3日確定)

民主日 :5月7日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三色旗的來歷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在后來16世紀的德國農民戰爭和17世紀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國跨臺后,魏瑪共和國也采用黑、紅、黃三色旗為國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依然采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錘子、量規、麥穗等國徽圖案,以示區別。1990年10月3日,統一后的德國仍沿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旗。三色國旗可在機場、賓館、宴會和其他場合懸掛。聯邦政府機構和駐外使館等懸掛帶有黑鷹圖案的國旗。

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征著力量和勇氣。

國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詞是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寫的,曲調由約瑟夫· 海頓(1732年—1809年)譜寫。1922年,魏瑪共和國第一任帝國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將“德意志之歌”升格為國歌。1952年,在聯邦總統豪伊斯和聯邦總理阿登納之間的一次通信中,這首歌重新被承認為國歌。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和聯邦總理科爾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確認了”德意志之歌”對統一的德國的傳統意義。

國花: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于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仿佛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矢車菊是德國的名花,德國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愛國、樂觀、頑強、儉樸的特征,并認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譽為“國花”。

國鳥:白鸛,一種著名的觀賞珍禽。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白鸛被選為國鳥后,不少德國家庭特地在煙囪上筑造了平臺,供它們造巢用。

國石:琥珀

國家政要:聯邦總統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2004年5月當選,7月任職;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蒂爾澤(Wolfgang Thierse),1998年10月26日當選;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Angela Merkel) ,2005年11月就職。

自然地理:德國位于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并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面積為357020. 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人口:8237萬(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還有少數丹麥人、吉卜賽人和索布族人。有750萬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9%。通用德語。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都: 柏林 (Berlin) ,人口:338.7萬(2001年9月),年平均氣溫約8.6℃。

德國統一的象征: 勃蘭登堡門,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征。

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16個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簡史: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 1933年希特勒上臺實行獨裁統治。德國于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后,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占領,并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占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政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于全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郵電屬聯邦管轄。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德國實行兩票制選舉制度。根據德國《選舉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具有德國國籍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每位選民擁有兩張選票。第一票用于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議員候選人,并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最多的人當選。選民的第二票用于選舉政黨。各黨獲得第二票的多少將決定其在聯邦議院中擁有席位的比例,對該黨能否上臺執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和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參議院,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聯邦政府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干人組成,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各級法院設檢察機關,任務是對違法、犯罪提出起訴,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干預法院的審判工作,也不獨立行使職權,而受各級司法部門的領導。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德國的政黨有:德國社會民主黨、綠黨、基民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民主社會主義黨、德國共產黨、共和黨等.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并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制造、化工、電氣等占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占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軍事:1956年1月正式建立聯邦國防軍。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聯邦安全委員會,主席為聯邦總理。軍隊和平時期由國防部長領導,戰時由聯邦總理任軍隊最高統帥。聯邦國防軍總監為軍隊最高指揮官。國防政策的最高目標是確保德國的和平、自由和獨立,并規定聯邦國防軍是一支純粹防御性軍隊,實施必要的安全預防措施,不掌握和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建軍重點是:組織快速反應部隊,制定新軍備規劃,壓縮部隊規模,裁減武器裝備。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為10個月(從2002年1月1日起縮短為9個月)。

文化教育:受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于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占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準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伙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并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于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習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采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新聞出版:新聞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報刊種類繁多。1999年出版的日報有367種,1620個地方版和地區版,由380個出版社和135家編輯部出版發行,總發行量約為2500萬份,人均報紙擁有量占世界第四位,僅次于日、英和瑞士;雜志1600多種,總發行量約1. 4億份;各種專業刊物8000多種。1994年德國有新聞出版企業2661家,從業人員26. 3萬。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圖片報》,1999年第二季度達451萬份。其它全國性大報有:《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時代》周報、《世界報》。最大的地方性報紙是《西德意志匯報》,發行量113萬份。時事政治性周刊《明鏡》發行量103. 9萬份,《明星》畫報107. 8萬份。大報業托拉斯施普林格報業集團壟斷了全國報紙出版量的1/5。通訊社有:(1)德意志新聞社,1949年成立,為私營股份有限公司,下設報紙、廣播和電視新聞200多個部門,屬于世界大通訊社之一。總社在漢堡,圖片新聞編輯總部在法蘭克福。在波恩設有一個聯邦分社,在國內其它50多個城市設有分社或編輯部,在80多個國家派駐記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國大眾傳媒的主要消息來源。德新社通過衛星、電傳等通訊手段用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每天發稿,內容包括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在德國日報中的采用率達99%。(2)德意志電訊社:1971年成立,總社在波恩,主要向國內報紙提供新聞稿,對外只用德文向瑞士、盧森堡發消息,德統一后,該社與前民德的德通社合并。此外還有一些專業性通訊社:福音教新聞社、體育新聞社、聯合經濟新聞社等。全國主要廣播電臺有:(1)德國廣播電臺,由聯邦政府和州廣播電臺出資興辦,主要負責對國內廣播;(2)德國之聲電臺,1960年成立,總部設在科隆,由聯邦出資興辦,用包括中文在內的31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此外還有11家州電臺。全國主要電視臺:(1)德國電視一臺(ARD),由各州電臺、德國廣播電臺和德國之聲電臺組成德國廣播協會,共同經營,播放全國性的“第一套節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節目”;(2)德國電視二臺(ZDF),是德國最大的電視臺,1961年由各州共同組建,總部設在美因茲,播放“第二套節目”。另外一些衛星電視節目如德國電視臺的“1 PLUS”和私營電視臺如“SAT 1”、“RTL”、“PRO 7”也擁有大量觀眾。

名勝: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門的柏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筑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巖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只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 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后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位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筑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占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續了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筑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臺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筑。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為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筑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制造。亭前矗立著一只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國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 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墻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歷史名人: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除講授物理學和數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筑城學、自然地理等。18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關于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把負數概念引進于哲學中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的論證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視靈者的幻夢》(1766)檢驗了有關精神世界的全部觀點。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同年發表《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圍內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為濫用哲學,歪曲并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講課和著述中再談論宗教問題。但1797年國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論文《學院之爭》(1798)中重新論及這一問題。《從自然科學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能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此書未能完成。1804年 2月12日病逝。

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生于萊茵河畔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入萊比錫大學學法律,但更醉心于藝術和自然科學, 1770年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深受盧梭等先進思想影響。次年結束學業,回到故鄉當律師,但主要精力卻在文學創作。從1775年,他在魏瑪公國從政十年,任魏瑪公國樞密院顧問,主張改革,但未實現。歌德一生勤勉寫作,確立了他作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數量之大達到驚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后手定本》達 40冊,他逝世后的補充本《歌德遺著》達20冊。寫有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

貝多芬(1770—1827年):德國作曲家。生于波恩城,自幼隨父學鋼琴。1787年曾經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并結識莫扎特。1792年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征,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等。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于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一個紳士家庭。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畢業后當過六年家庭教師,后在紐倫堡中學當校長。1816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死于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爭。1815年拿破侖兵敗后,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后,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家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第一部《詩集》于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并繼續寫詩,完成了《還鄉集》。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后與《哈爾茨山游記》和《北海紀游》中的第一部分組詩,于1826年匯編為《旅行記》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后,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發表的大部詩歌,奠定了海涅作為杰出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第3卷出版。以后海涅陸續發表了《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家》、《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采羅》,于 1851年出版。后還寫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門德爾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國漢堡,父母均為猶太人。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沖突、富于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意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于萊比錫。自幼喜愛貝多芬、莫扎特和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戲劇影響,15歲時就寫了一出5幕的詩悲劇,晚年又受叔本華、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并開始歌劇創作。1840年寫成《黎恩濟》,1841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代表作《漂泊的荷蘭人》。1843年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廷歌劇院指揮。1845年演出他根據德國傳說所作的《湯豪塞》。1849年后,在國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尼伯龍根指環》的全部寫作,并于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羅恩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以及《歌劇與戲劇》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樂戲劇的舞臺作品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特點是都是由自己創作的(包括情節、人物、劇詞、表現方法和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不感興趣,只把它作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現手段而已。他徹底改革了作曲的技術,從而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并導致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馬克思(1818-1883年):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國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一個猶太人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法學,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任萊茵報主編,1843年和燕妮結婚并遷居巴黎。1844年和恩格斯會見,合著《神圣家族》(1844年)、《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1847年11月出席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1848年2月發表與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后回到德國,創辦《新萊茵報》;1840年被驅逐出普魯士,先到

德國的風土人情有哪些?????急急急

1、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后的第七個星期日);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圣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游客應注意,圣誕節,復活節前后兩周勿訪。

2、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茍,嚴謹。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嚴于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準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并準時赴約。

3、德國人酷愛旅游,尤其是在冬夏兩季。旅游歸來后,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4、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

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5、過去德國人把“作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

、回訪、就職訪問、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作客,一刻鐘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么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時間是晚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鐘。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6、在德國,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里還是在家里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苦味的開胃酒。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要將身子挺直、放松、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1)社交禮儀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

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于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2)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

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樸。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并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

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的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

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3)餐飲禮儀

德國人是十分講究飲食的。

在肉類方面,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制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

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所以德國的胖人極多。

在飲料方面,德國人最欣賞的是啤酒。

德國人在用餐時,有以下幾條特殊的規矩。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奶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后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4)習俗禁忌

德國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對矢車菊最為推崇,并且選定其為國花。在德國,不宜隨意以玫瑰或薔薇送人,前者表示求愛,后者則專用于悼亡。

白鸛是德國的國鳥。

德國人對黑色、灰色比較喜歡。

對于“13”與“星期五”,德國人極度厭惡。他們對于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作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

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

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彩帶包裝、捆扎禮品,也是不允許的。

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關于《德國凱撒白啤酒》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日韩三级免费看|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无码|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 欧美巨大黑人极品精男| 日韩福利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女人被男人爽到呻吟的视频| 欧美黑人牲交videossexeso|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四虎4hu影库永久地址|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五月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九九香蕉| 欧美猛男军警gay自慰|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永久免费观看午夜视频在线|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高潮喷水| 成人网在线视频|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看| 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官网| 亚1州区2区三区4区产品| 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中文|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大全|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7米奇|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