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的原料分為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而大麥是制成麥芽的首選,有史以來,都是以大麥作為主要原料的。鄭州大帝科技小編介紹一下關于麥芽的基本知識。
選擇大麥的原因
1、 種植面廣、品種多、產量高、價格低廉;
2、 發芽力極強,含有各種水解酶類和豐富的可浸出物,有利于麥汁的制備;
3、 大麥的皮殼是很好的過濾介質。
大麥的形態和構造
1、 胚:大麥的生殖器官;
2、 胚乳:大麥的營養器官,其重量占大麥干物質的80%-85%。在制麥過程中,胚乳被進一步利用是在酶系的作用下完成的,這一過程對啤酒的生產起著決定性作用。
3、 皮殼(內、外皮)在麥汁制造時,作為麥汁的過濾層而被利用。
大麥類型
1、 六棱:粒小,籽粒不夠整齊,在浸漬和發芽時不均一,影響成品麥芽質量。但是因為酶含量高,仍有朋友采用六棱大麥釀造啤酒。
2、 四棱:粒小,蛋白質含量高,一般不宜釀制啤酒。
3、 二棱:籽粒均勻整齊,粒大、皮薄,淀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相對較低,是釀造啤酒的最好原料。
大麥化學成分
1、 淀粉:大麥淀粉含量約占干物重的58%-65%,大部分貯藏在胚乳細胞內。大麥淀粉含量越多,其可浸出物也越多,麥芽汁的得率就高。
2、 蛋白質:大麥的蛋白質含量及類型直接影響大麥的發芽力、糖化、發酵及成品啤酒的風味、泡沫持久性、非生物穩定性等。因此選擇蛋白質含量適中的大麥品種一直是啤酒釀造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大麥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8%-14%。
3、 多酚類物質:占大麥干重的0.1%-0.3%,含量少,卻對啤酒的色澤、泡沫、風味和非生物穩定性影響很大。例如:單寧在麥汁煮沸時,和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淀,有利于提高啤酒的穩定性。多酚物質中的花色苷、兒茶酸易與蛋白質結合,是造成啤酒渾濁的主要原因。酚類物質在麥汁煮沸過程中易和蛋白質結合而沉淀出來。
4、 半纖維素和麥膠物質:半纖維素和麥膠物質占麥粒干物質的10%-11%,是胚乳細胞壁的構成物,也存在于谷皮中。半纖維素和麥膠物質的主要成分是戊聚糖及少量的β-葡聚糖和糖醛酸。
發芽過程中,溶解良好的麥芽,β-葡聚糖已大部分分解;溶解不良的麥芽,β-葡聚糖分解不完全,由此制出的麥汁粘度高,不利于麥汁過濾,還會造成精釀啤酒口味不爽的感覺。β-葡聚糖也是引起精釀啤酒混濁的成分之一。
常見的 精釀啤酒 氣味特征有:谷物味,面包酥皮味,焦糖味,太妃糖味,糖漿味,巧克力味,咖啡味,丁香味,香菜味,辣椒味,青草味,香蕉味,葡萄干味,梅子味,葡萄味,蘋果
常見的精釀啤酒氣味特征有:谷物味,面包酥皮味,焦糖味,太妃糖味,糖漿味,巧克力味,咖啡味,丁香味,香菜味,辣椒味,青草味,香蕉味,葡萄干味,梅子味,葡萄味,蘋果味,樹脂味,草藥味,土味,松柏味,甚至在一些特別的野菌發酵酒款里還會出現皮革味,霉味,被汗濕的馬鞍味等。
而一些工藝上的瑕疵,會造成啤酒氣味的改變,如青蘋果味和生南瓜味(乙醛),蘋果酒味(添加了過多的蔗糖或玉米糖作輔料),奶油玉米味或牛油糖果味(雙乙酰),煮熟的蔬菜(二甲基硫醚),金屬味(釀造設備引起)。
3. 風味
這個項目涵蓋的是啤酒進入口腔后,以及咽下啤酒時味道和氣味的綜合評判。在風味的評判項目里,也會對啤酒單一的某項味道的程度進行評判,如酸,甜,苦,辣,咸。
風味描述與氣味的描述非常相似,如麥芽味,葡萄味,巧克力味,咖啡味,太妃糖味等,以及澀味和金屬味。
當啤酒下咽之后,口腔和鼻腔常常還會留下一些回味,偏苦的美式IPA可能會在舌根留下一些綿長的苦味以及淡淡縈繞于鼻腔的酒花香味;小麥啤則回味有令人愉悅的回甘以及溫柔的麥香,深受許多人喜愛;喝淡爽拉格和皮爾森時則會給人留下收口干爽,不留雜味的印象。
對于收口的品鑒依然需要緊扣啤酒的風格要求,并不是收口回甘的酒就比收口苦的酒優秀,不少老酒友就是嗜苦狂魔,越是苦得綿長,苦到心窩,越是滿足。
4. 口感
當評判口感時,最首當其沖的便是殺口感(碳酸飽和度)。
啤酒一入口,溶解的二氧化碳迸發出來刺激舌頭,如同喝汽水一般,這種來自氣體對舌頭的刺激感便是殺口感,換個接地氣的說法就是“氣兒很足”。
圖片1.png
更進一步體會,便會感受到酒體的質地,淡爽拉格類的清爽型啤酒濃度低,在口感上也會感覺比較輕盈;而高濃度的啤酒如世濤,就會感覺到酒體更黏更稠,可以用厚重或飽滿來形容其酒體。
一些酒精度高的啤酒,還會讓口腔有一種溫暖感;一些較粗糙的啤酒,酒精感沒有被很好的掩蓋,或是混入大量的高級醇,則會讓人感覺澀口,過于刺激,甚至出現辣口的灼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