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個怎么樣的城市?武漢是一座旅游城市,到武漢來的旅游者都會問:武漢是一座怎么樣的城市?武漢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九大中心城市之一,華中地區最大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超大中心城市,歷史上被稱為“大武漢”和“東方芝加哥”。
一、武漢城市體量龐大
武漢由漢口武昌漢陽三鎮組合而成,每一個鎮在國內來說,都是一座大城市。武漢城市規模龐大,建成區超過10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在中國是最大之一。只因武漢市區有長江漢江,還有一百多座大型湖泊鑲嵌其中,與林立高樓融為一體,構成了大氣磅礴的武漢。雖然建成區有點散,卻把武漢市區面積給放大成超大城市。武漢由于江湖分隔,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沒有全市性市中心,是一座多中心城市。
二、武漢淡水資源豐富
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市域面積8467平方公里,境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上百座大小山巒,江湖山川形勝,風景雄渾俊秀。武漢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10倍。武漢號稱百湖之市,水域面積2100余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四分之一。全市湖泊166座,其中市區湖泊40座,同是城中湖的東湖和湯遜湖就有100多平方公里,還有南湖、沙湖、墨水湖等中心城區湖泊,以及長江漢江等浩大寬闊的水面面積。
三、武漢景點星羅棋布
武漢市是一座江湖之城,優美的公園遍布全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景點數不勝數。其中5A級景點3個,即黃鶴樓、東湖、木蘭生態旅游區。4A級景點21個。3A級景點數十個。各種類型景點星羅棋布。武漢東湖名聞天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湖泊,目前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面積88平方公里。東湖不僅寬廣,而且風景優美,楚風濃郁,凸顯楚韻精妙。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青山環繞,島渚星羅,素有九十九灣之說,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體育學院等全國重點大學的圍繞下,讓東湖多了幾分書香氣息。
四、武漢號稱中國橋都
武漢的水路交通是中國內地最為發達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被人們稱之為“江城”,當然還有著名的“九省通衢”。除了水路交通之外,武漢的高鐵網輻射也非常強大,從這里出發基本上能抵達大半個中國。武漢還是華中地區唯一一個可以直接航行到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正是由于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武漢對于造橋的標準非常嚴格,它還是中國第四個獲得世界設計之都的地方,不過很大一部分的功勞都在橋梁上。諸如武漢長江大橋、長江隧道以及二七長江大橋等,都是武漢市過江的交通設施,此外南京揚子江隧道工程以及北盤江特大橋等,都有武漢企業參與設計與建造。
五、武漢被稱高教重鎮
武漢高教實力緊隨京滬全國第三,高校數量全國第一,在校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武漢七所211高校實力強勁,另外還有20多所本科高校實力不菲,各類高校90余所。武漢不僅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而且擁有七所教育部高校,分別是坐落在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喻家山麓的華中科技大學,桂子山上的華中師大,獅子山邊的華中農業大學,南望山畔的中國地質大學,緊鄰桂子山隔壁馬房山的武漢理工大學,經常被認為在湖南省坐擁平頂山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在浙江省一家獨大,享受到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支持,然而對比占山為王的武漢七校,浙江大學更像是備受寵愛的溫室花朵,而武漢七校則需要不斷競爭獲取更多的發展資源,因此武漢市的高教資源遠比杭州市強很多。
六、武漢科研實力強大
武漢科研院所眾多,坐擁中科院武漢分院和各部委在漢數十所研究所,院士數位居全國前列,科研實力與成果在全國領先。據2018年《自然》雜志推出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布了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強榜單,全球城市科研實力排名,武漢異軍突起。全球200強榜單中排名19,在中國排名第4,科研產出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本期《自然》增刊還特別聚焦了武漢,介紹了這個中國中部城市在促進科研產出方面的經驗。科研產出的武漢樣本,過去6年間,位于中國中部地區的繁華都市——武漢在“自然指數”中的上升速度比榜單上前20強的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快。基于對FC的貢獻,武漢的增長幅度比中國其他頂級城市都要大。武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吸引了大批雄心勃勃的年輕科學家,并且為科學家提供了堅實的研究基礎、較低的生活成本、有名望的職位和花在科學興趣上的充足經費。“自然指數”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武漢擁有90余所高校,成為中國高校數量最多的城市。
七、武漢高新實力強勁
據科技部今年公布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武漢東湖高新區躋身全國三甲,排在北京中關村和深圳高新區之后,坐上“探花”位置。評價結果認為,東湖高新區在園區規劃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政府支持創新創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和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等方面表現較好。 表明東湖高新區通過積極開展創新試點、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高端創新要素加快聚集,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明顯,創新環境持續改善,已成為湖北及中部地區創新發展重要引擎,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排頭兵。目前東湖開發區已有6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光谷生物城成為江城東南部的500強“生物高地”。創業區光谷創業聲動全國。第二屆世界新興產業大會選擇武漢,刮起一場“頭腦風暴”,一大批新興產業,打上光谷烙印。創新驅動從國家高新區開始”,105個國家高新區在漢凝聚共識,領跑新興產業,正在從光谷發軔。
八、武漢是個美食樂園
武漢作為東西貫通南北交匯的華中重鎮,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美食融匯南北東西,令人眼花繚亂。說起武漢的早餐,不得不提到咱們的武漢熱干面,這個在全國也挺常見的,不過想吃地道正宗的熱干面,當然是到武漢來走一遭。熱干面色澤油潤,它比較特殊不像湯面也不像涼面,煮熟以后淋干,然后加入香油,芝麻醬,少許醋,辣椒油等調味品,撒點小香蔥,味道醇香撲鼻,爽口好吃,不愧是全國有名,早餐吃上一碗可謂享受。武漢的鴨貨也是聞名天下,精武鴨脖,周黑鴨等等,有醬香有麻辣口味可選,這東西吃起來會讓人上癮,越吃越好吃,越吃越想吃,雖然其他地方也有賣,不過總是覺得在武漢吃的味道才是最好吃的,甚至上火車以前總是要帶上一些鴨脖鴨頭。清蒸武昌魚,大家一聽就應該知道這是地道的武漢美食了,來了武漢不吃一條武昌魚就白來了,其實武昌魚名叫團頭魴,將魚改花刀,然后用蔥姜蒜料酒腌制好,直接上鍋蒸,蒸好了以后淋上醬油香油蒸魚豉油,直接就可以上桌,雖然工序簡單,不過這樣做出來的武昌魚鮮嫩無比,口感極好,經過當地人多少年傳承的手藝,更是為菜品增色不少。武漢八卦湯,這可是一道滋陰補腎的當地好菜肴,當地人認為吃這個可以長壽的,所以也叫長壽菜哦。這個是拿龜肉燉湯,還會加入清雞湯以及蟲草,單看材料就知道是多么滋補了,而且制作這個菜工序很多,特別講究。湯汁濃稠,味香撲鼻。另外到了武漢還要嘗試一下當地的豆皮,什錦豆腐,面窩窩,湯圓,還有麻糖等小吃,都是非常好的美食,千萬不要錯過。
早在民國時期漢口市就號稱大漢口,何況現在的武漢還是合并了當初的直轄市漢口,湖北省會武昌,工業中心漢陽,這三個城市在歷史上都是大城市,這三個城市再融為一體規模可想而知。即使武漢那些年不發展,就這城區規模夠讓一般城市狂追多年。在這里我還要告訴各位來武漢旅行和辦事的朋友們,從武漢三鎮的整體格局來看,漢口是商貿中心,武昌是行政文化中心,漢陽是工業與旅游中心。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的,武漢三鎮都有各自好玩的地方,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武漢適合把城市中心建在每個居民的樓下。武昌東湖33平方公里己建成世界級的城市綠心,那么沿湖居民是不是感覺自家樓下有一種優越感或有一種住在城市中心的感覺呢?可是漢陽西部有一座湖與東湖對稱,叫后官湖,面積37平方公里,后官湖水域山水資源體量不亞于東湖。兩湖一個江南,一個江北,相距超30公里。東湖建得再好,不在我后官湖的樓下,對后官湖的居民有用嗎?所以后官湖的居民一致上書,要求把后官湖也打造成武漢的綠心。由此,東湖建了103公里的綠道,我后官湖面積大,就建了110公里的綠道。你東湖不是建成了風景區嗎?我后官湖取名國家濕地公園。這樣兩地的居民心理上就達到了平衡。雖然后官湖居民的要求滿足了,但是武漢沒有人不居住水邊,很多人住在江邊,或是在一些不知名的小河流旁邊,或住在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湖邊。武漢市中心的湖泊老大湯遜湖,水面高達47平方公里,周邊居民不停上書,一會要求修地鐵,一會要求修綠道。雖然湯遜湖周邊在不停的修公園,例如湖東頭的藏龍島濕地公園,湖西頭的江夏中央公園,湖中間的韻湖公園,還建有湯遜湖廟山景區,可環湖綠道至今未打通,百萬湖區的居民反映強烈,作為湖泊老大,地鐵不能只通一條,環湖綠道長度不得低東湖,更不能低于后官湖,綠心要建也不能少了我湯遜湖。因為太多的富人住在湯遜湖,城市中心建在別的湖旁不如建在我湯遜湖旁,湯遜湖居民的樓下就該是城市中心。武漢有166個湖,大小河流超過上百條,還有上百座山頭,齊聲高喊,城市中心必須建在我的樓底下,由此武漢拉開了城市大開發大建設的高潮,數萬個建設工地,數百棟超高建筑,上百個城市中心,數十座橋梁,數百公里高架立交,數百公里地鐵,公路,綠道要織成網,等等等眾多超級工程同時在建,誓將武漢全域建成為武漢城市中心,滿足全體武漢人民的愿望,最終把武漢建成世界一流的超級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