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TSINGTAO
清華大學:TSINHUA University
這兩個青字開頭的都是TSING,而不是漢語拼音的QING,因為TSING[?tsi??]是“青、清、情、慶”等QING字音的郵政式拼音。1906年帝國郵政聯席會議之后確定了郵政拼音的用法,這種拼音通常僅用于地名的拼寫,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歐美國家對中國地名的常用拼寫方式,這在當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比如類似的還有北京Peking、南京Nanking、重慶Chungking、天津Tientsin、廣東 Canton等等。
而漢語拼音是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在1958年發明的,比郵政式拼音的出現晚了半個世紀。不過在此之后隨著《漢語拼音方案》的實施,各地國際郵政名稱也都改成了漢語拼音來拼寫。
但是為什么所有“郵政拼音”“美式拼音”等都改為漢語拼音了,而清華大學和青島啤酒還繼續沿用以前的“外國拼音”呢?這里都是有歷史烙印有關系的。
比如青島曾經和港澳一樣是殖民地,德國統治時期在這里設立了青島啤酒廠,直接把TSINGTAO作為青島啤酒的LOGO;而清華大學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建立的,也是直接把TSINGHUA印在了校徽上。
因此這兩者都是一直沿用創辦時的LOGO而保留了這樣的英文舊稱。時至今日,我國的中文名稱拼寫全部以漢語拼音為標準,像TSINGTAO、TSINHUA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這些都已經變成了專屬名稱,僅應用于其“品牌”本身。
讓我們先來看看拼音的歷史
眾所周知,中文屬于表意文字,也就是根據象形、象征意義的符號而演變形成的文字體系,這個完全和西方的通過字母發音的拼寫形成的體現完全不同,也就造成了老外學中文根本無從下手。
大概在明朝末期,很多外國傳教士開始進入中國的版圖,他們開始嘗試使用拉丁文對中文進行標注,以方便學習漢語。
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在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在1605年給漢字注音后進行文字的出版《西字奇跡》之后就是1902年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使用使用羅馬字母為拼音標注,雖然這個并不是官方承認的方式,但是在1958年之前基本在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就是此標注,并且很多詞語沿用至今,比如I-ching(易經)、Tai-chi(太極)等等1906年的清政府為了方便和國外通郵,準確的說是歐洲列強希望更方便的加強聯系,就在威妥瑪拼音的基礎上,依據方言和古語的發言,搞出一套郵政拼音標注區域和城市,很多城市的拼音一直延續至今,比如說Peking(北京)在1928年前后,國民政府搞了一套國語羅馬字,其文字的嚴謹程度堪稱法語級別,幾乎沒有多音的情況,據說當時差一點點就像越南語一樣,把中國文字全面字母化的使用,幸好由于該系統過于復雜不利于推廣,同時國民政府存在時間較短,否則偉大的漢語就此可能終止了。在1951年,毛澤東主席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官方頒布漢語拼音方案,之后通過反復優化修正,就是目前咱們所通用的漢語拼音了。1978年所頒布的《關于改用漢語拼音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中有明確指出:1、外語中的地名原則上音譯;2、慣用拼發可以不修改;3、已經使用的商標可以不修改;因此介于規范一青島的地名為qingdao,同時介于規范三指出的商標TSINGTAO已經被廣泛認可并注冊。另外老外對于J、Q和X的基本上根本發不出來,而威妥瑪拼音很完美的將這些避開,并成為英語中廣泛使用的外來詞,因此像TSINGTAO(青島啤酒)、CHUNGHWA(中華香煙)、MOUTAI(茅臺酒)等沿用至今。